6月7日上午,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召开金融审判庭成立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金融审判庭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重庆电视台、渝中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法制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应邀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会上,渝中法院分管金融审判工作的副院长谭国贞向媒体通报了金融审判庭成立以来的案件情况、主要举措及成效。金融审判庭副庭长宋涛向媒体通报了金融案件典型案例,并对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三年来,渝中法院金融审判庭共受理信用卡、保险、票据等各类金融案件5471件,审结5262件,结案率达96.2%,结案标的额6.1亿余元。该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金融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金融审判的效率和效果。
打造立审执一体化司法服务平台。渝中法院专设金融案件立案组,采用网上预立案等方式,开通便捷、高效的金融案件绿色立案通道。对同一金融机构、案情类似的批量案件,尽可能集中开庭、集中宣判。开展集中清理涉金融债权执行积案活动,充分发挥“执行威慑网”及执行联动机制作用,力促金融债权兑现。
严控繁简分流确保案件快速审理。渝中法院对金融借款、信用卡等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晰的案件采用简易程序,制作类型化案件的文书模板,尽量做到当庭审理、当庭裁判、当庭送达、快速结案。对保险、票据、证券等法律关系相对复杂的案件、新类型案件以及标的额大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注重维护诚实信用与便捷安全的金融市场秩序。
“多地同达”缓解诉讼文书送达难。渝中法院针对金融借款案件中普遍出现的“人户分离”、逃避送达等现象,在向被告送达诉讼文书前,充分利用当事人预留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渠道联系当事人,并穷尽原告提供或法院查明的被告所有送达地址,对多个地址同时进行送达,首次送达成功率大幅提升。
诉调对接力促金融债权兑现。渝中法院针对保险案件调解率低的问题,于今年3月与重庆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共同化解疑难复杂保险案件。该机制运行以来,金融审判庭委托的12件疑难案件,已调解结案8件,实现了金融债权的及时兑现。
双向反馈防范金融业务风险。渝中法院赴各金融机构开展座谈会、研讨会25次,围绕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开展讨论,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缓解金融借款案件送达难题,向辖区22家银行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银行在借款合同中增设诉讼文书送达地址条款,10余家银行纷纷响应,及时整改。针对保险案件中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保险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解除权的问题,向辖区26家保险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亦获得积极响应。重庆市保监局还专门回函,要求各保险公司对经营管理进行相应调整,完善相关流程,并将该建议上报中国保监会。(李宁 赵利利)
·重庆巫山法院出台《规定》 积极推进信息宣传工作
·重庆璧山法院为烧伤截肢当事人“雪中送炭”
·重庆梁平法院防范刑事审判工作廉政风险
·重庆一中院执行指挥中心效率高
·重庆:“三大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的哥救人连闯红灯 重庆警方温情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