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福建

“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2013-06-08 10:31: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我是新华社福建分社的一名记者,说起吴一心,其实我并不认识他,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在他的追悼会前才听说的。

今年元旦那天,泉州出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数千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殡仪馆,眼含热泪,朝一位警察的遗体鞠躬再鞠躬;灵车护送他的骨灰从泉州到南安老家,许多群众开着私家车,按闽南风俗系上红丝带、打开双闪灯,送了一程又一程。

职业的敏感,让我忍不住地追问:是什么样的警察,能赢得群众这样的尊敬?于是,我试图了解他生前的故事,找寻问题的答案。

吴一心3岁丧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总是说:“我能有学习机会,全靠政府、学校和乡亲们的资助,我一定要学有所成,以后报答他们。”中专3年,他年年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吴一心以优异成绩被评为“交通工程助理工程师”。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诱惑不断增多,但吴一心从未忘记自己贫苦出身,始终对党、对社会、对人民心存感恩;艰苦的成长道路,奠定了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养成了他正直坚毅、吃苦耐劳的品格,铸就了他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风骨。

从警28年,不论岗位、环境如何变化,吴一心都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百倍珍惜神圣的公安事业,始终将百姓安危放在最高位置。

吴一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在永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任民警期间,坚持10多年深入全县22个乡镇为群众办理车牌和驾照年检业务;他清正廉洁,坚持原则,任惠安交警大队长9年时间里,他没有签过一张交通违法人情罚单。

吴一心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大队食堂熬中药、在办公室里打点滴,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依然加班到深夜。

吴一心常说:“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最终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他在日记中写道:“贴近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28年从警生涯,他始终将群众当亲人,带着对他们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

树枝遮挡了交通标志牌,隔离栏上宣传横幅脱落,这样的小事,他都会尽心尽力去排除,因为他知道,这关系到群众的出行安全;交通事故引发纠纷,他换位思考,在马路边阳光办案,化解一件、带动一片,让民警明白“懂得做群众工作,才是一名好警察”的道理,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交通肇事者逃逸,吴一心说:“即使是大海捞针,也一定要为死者讨回公道!”当死者亲属得知肇事者被缉拿归案的消息,自发燃放鞭炮、送来锦旗!

吴一心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他从未忘记党和人民对他的培养,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站起来是一把伞,愿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是一头牛,甘为人民鞠躬尽瘁。这是吴一心亲民爱民的自然流露,他用赤诚的爱,赢得了人民群众无限的情!

吴一心的一生,艰辛而幸福。他自幼贫苦、历经磨炼,在平凡的岗位勤勉工作、任劳任怨,奉献了毕生心血;他不图虚名、不牟私利,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尊重和爱戴;他身在基层,胸怀大爱,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歌!

吴一心的一生,平凡而绚烂。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通过那些在交通事故处理现场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为群众出行安全呕心沥血的清晨黄昏、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中的黎明深夜,他做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在为公安事业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