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位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好警察。说陌生,是因为我与他从没见过面;说熟悉,是因为他的故事无处不在,他的名字已深深刻在老百姓心中。他就是吴一心。
在惠安,说到吴一心,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只要提起“一心锁”,老百姓个个竖起大拇指。
前些年,惠安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买摩托车有三怕,一怕花钱买车却被偷;二怕办理牌照费时间;三怕遇到警察查牌照。如今,这已不是问题。
那天,我和老公到超市买东西,出来时发现摩托车钥匙插不进去。仔细一看,原来我们的车被小偷“光顾”了,车的钥匙孔已经被撬坏。老公说幸好装了防盗暗开关,车子发动不起来,才没被偷走。“这么好用,一定很贵吧?”我不禁问道。老公说不用钱,这种暗开关是交警大队的吴一心组织安装的,大家都叫它“一心锁”。边上的群众也对我说:“吴一心与县里较大的摩托车经销店协商,在新车销售时已办理好牌照,还安装了防盗暗开关,这样买到手的摩托车既手续完备又有安全保障。”
“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我对吴一心有了第一印象。后来,我听到吴一心更多的事……
2003年,惠安螺阳镇金山村63岁的老大娘刘宝英的儿子在324国道被一辆大型货车碾压身亡,肇事车辆逃逸。为了给儿子讨个说法,大娘开始了催案上访的历程。吴一心刚到惠安交警大队上任的第一天,就接待了来上访的刘宝英。听完大娘的哭诉,吴一心紧紧握住她的手说:“这事我一定管到底!”很快,他重新成立调查组,辗转浙江、湖南等省缉凶。吴一心还四处“化缘”,为刘大娘争取到十几万元的困难补助,并帮她解决了两个孙子的低保问题。刘大娘打消了上访的念头,遇到无理缠访的人,她总是现身说法:“吴大队长是我见过最没架子的‘官’!他是好人,千万不要乱告……”
在2004年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惠安螺城镇富山社区65岁老人吴达川的儿子不幸身亡,这让患脑中风的吴达川雪上加霜,瘫卧不起。吴一心得知后,协调当地政府为老人一家办理低保,为他的孙子筹集学费,并帮助申请了住房补助。
2012年4月,吴达川双手拄着拐杖,艰难地来到交警大队,感谢吴一心8年来的关心和帮助。看着老人蹒跚离去的背影,吴一心没说什么。3天后,他自己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车送到老人家中,还特意多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个备用电池放在车上。
听说吴一心去世了,吴达川老泪纵横,硬是要骑着残疾车赶到吴一心灵堂前献上一束白花。
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是我最大的心愿。记得2011年放完暑假,我来到学校,看见校门口竖起了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牌、安装了中央隔离栏、铺设了车辆减速带、划出了人行横道线,交通变得安全有序。原来,利用暑假期间,吴一心组织交警大队联合教育、交通、公路等部门,更新完善了全县所有学校门前的交通安全设施。从那后,我常常听到学生家长们称赞:“有了这些交通设施,孩子们上下学安全了,我们也放心了。”
在惠安,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有过 “普度”的习俗。“普度”是闽南地区老百姓祭拜亡魂、祈求平安的一种风俗,每个村轮流坐庄,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但酒后驾车情况较多,引发了许多交通事故。
吴一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民警逐村走访,详细记录各村的“普度”时间,哪个村“普度”,就在村口摆上交通事故警示展板、停放警灯闪烁的警车,提醒村民们注意交通安全。村民们说:“我们闽南人历来好客,无酒不成席。原来见面就说干一杯,现在先问开车没,不伤感情不伤身。”
吴一心,我没能亲眼见到他,我很遗憾。但他的爱民、为民情怀,已深深扎根惠安这片热土、融入惠安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