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不少人又开始盘算小长假旅游的计划。然而,近日发生的几起旅游事故,却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阴影。尤其是北京女大学生在香港遭遇强奸的事件发生后,如何保障旅游安全的讨论更是火热。
《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54%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责任主要在于我国目前缺乏系统性的有效的旅游安全预警体系,33.84%的人将责任归结于“管理者工作疏忽,不能主动发现安全隐患”。
64.13%被调查者:交通是安全事故最易发环节
“你认为安全事故最容易发生在旅游业的哪个环节?”
对于这个问题,有64.13%参与调查的民众选择了“交通环节”,此外“景区自身安全”以及“旅行社”分别得到了12.31%和11.29%的投票,只有1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餐饮业”和“住宿业”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
“从旅游者的角度考虑,旅游安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旅游体验中的安全,比如登高、攀爬等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安全生产的问题;二是旅游交通安全;三是外部环境安全,比如海啸、地震、战乱等具有不可抗性质的安全问题。”著名旅游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向记者解释道。
“交通环节”被多数民众看成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旅游环节,对此,刘思敏认为,这反映出我国交通安全总体水平不高的事实。
“狭义来讲,旅游交通就是指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等组织的旅游行为,这部分的安全管理要好一些,在安全意识教育和汽车安全核查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广义的旅游交通则是跨区域的普通交通,其管理难度就很大了,比如自驾游,驾驶员的技术与行车文明素养都可能影响交通安全,这就意味着需要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刘思敏向记者解释说。
据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国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专家组组长郑向敏介绍,以2012年为例,旅游交通业安全问题的具体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安全事故等级、发生频率、伤亡人数仍名列各类交通事故之首,人为的交通违法是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因。
“从安全事故的类型来看,旅游交通事故仍然占旅行社安全事故的最大比例;旅游纠纷和旅游质量事故所占比例也比较高。”郑向敏说。
72.64%被调查者旅游安全事故理赔混乱
“保障旅游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游客的文明程度有待上升;从经营者角度也要把安全性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旅游车辆、设备都要严格按照安全流程操作,前段时间埃及的热气球爆炸就是没有按照安全流程操作导致的。”刘思敏在谈到如何防范旅游安全事故时,向记者强调说。
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出游前只有不到6%的参与调查者会对旅游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而30%的人表示根本不会进行此类考量。还有40%的人表示“考察比较片面,主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自然灾害、社会动乱”。
国家旅游局法规处干部郭志平在新近出版的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3)》中提出,从实践来看,一方面,不少旅游者安全意识淡薄,抱着侥幸心理,麻痹大意,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旅游活动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知,不阅读安全须知和注意事项,也不主动询问和获取相关知识,甚至不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和不服从指挥;另一方面,安全能力欠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不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都是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目前的旅游安全立法或多或少开始规定旅游者的安全义务,但由于多数规定比较笼统,导致难以操作和执行。
·旅游法对“到此一游”说“不”
·旅游法对“到此一游”说不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旅游法
·旅游法将规范农家乐网络经营等旅游经营活动
·旅游法设立专章对旅游安全作出全面规定
·打击“零负团费”旅游法严格规定管理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