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福建

福建法院:凝聚司法公信正能量 司法认同在心间

2013-06-07 14:38: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6月3日上午,福建省建宁县人民法院里心镇上黎村部边界法庭便民服务站。

    窗明几净的屋内,挤满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村民。村民老张情绪激动,对法院没有全额支持他的医疗费用主张非常不满。

    法官孔新光递过热茶,耐心解释道:“治疗胃部疾病的费用与此次交通事故没有因果关系,按照法律规定不应予以支持,请您理解。”老张又提出保险公司应付赔偿款至今分文未付,法官立即拨通电话予以协调。

    “本来是想来法庭理论理论,但法官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让我无话可说。法官的解释,我服!”老张如是说。

    在建宁上黎村部边界法庭便民服务站,每隔10天,人民法庭的法官们都会来到村里,巡回办案审理,为村民进行判后答疑解惑。

    基层,司法的活力之源;群众,法官的力量之基。全省法院干警俯下身子,沉到基层,广接地气,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铸造了司法公信的样本。

    早在2009年初,福建全省法院就开展“司法公信建设年”活动。如今,福建法院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打造司法公信“升级版”,积极做好“依法公正审判”和“释法说理取信”两篇文章,着力推进公正司法、亲和司法、认同司法。公信建设带来实效,据统计,近5年来,全省各级法院以年均递增11.9%的速度办结各类案件223.7万件,一审案件当事人服判不上诉比率年均递增0.85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93.03%,经过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到99.29%。福建法院案件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法院前列。

    全程公开:司法公正能感受

    今年春节前夕,老张因劳务纠纷到福州法院打官司,起初他对法院充满着不信任,心里害怕对方后台硬,找“关系”导致自己的辛苦钱付诸东流。

    起诉时,老张把读大学的侄子叫着一同来到立案大厅,谁知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办理好了立案手续,还给他发了廉政监督卡,告诉他案件办理过程中如有不满可以随时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投诉。

    “我能监督法官,不满意还可以投诉”,老张悬着的心有了些许安慰,但接下来的法律程序仍带着侄子做“参谋”。随后,承办法官通知被告建筑公司参加调解并达成协议,仅仅10天时间,老张就在春节前拿到了工钱。“法官不偏不倚,法院是咱老百姓说理的地方。有了法院的保障,明年打工再也不怕包工头不给钱了!”老张满意地说。

    立案时随案发放“五个严禁”监督卡、当事人满意度调查表等,是福州法院的一贯做法,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全程接受当事人的监督。

    该院还从执行节点控制、进程告知和执行流程管理三个方面,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调查和处置、执行款物交接等执行案件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电话、短信、书面以及QQ等方式,及时告知当事人。“现在福州法院办理执行案件,受理3个月后就能被告知执行进展情况。这样的举措很实在!”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州电业局仓山供电局专责师陈展弘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福建法院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立案、审理、裁判、执行等全流程公开,不断提高司法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清清楚楚打官司。“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省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措施实、力度大、渠道宽、成效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侯伟生肯定地说。

    俯下身去:亲和之举暖心田

    “您家里几口人?多少地?出不出去打工?”5月30日,在上杭县白砂村村民袁某家里,法官何兰林与他拉起了家常,并诚恳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临走时,何兰林递上自己的“红土法官连心卡”说:“这是我的电话,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随时都可以找到我。”短短数语,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递上一张连心卡,公开为民服务的内容,给群众留下联系方式,和颜悦色展开沟通交流,这是龙岩法院践行司法“走转改”,四下基层、转作风的一项具体举措。

    干警们纷纷走上田间地头,深入居里乡间,每到一户,都会递上一张“红土法官连心卡”,细致询问群众的诉求,并把情况详细记录在日记里。“3月7日,陈纾因人身伤害被判赔5300元,对判决有意见,我做了释明工作,他基本满意。”“4月1日,蒋妹花反映2000元欠款未要来,已通知法官解决。”这些话摘自法官吴燕春的日记。

    “基层法院是司法走近民众的前沿阵地,人民法庭则是战斗堡垒。实行红土法官连心卡制度,就是要基层法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入基层。”上杭法院院长张添元这样嘱咐法官。

    “走出办公室,深入农家,与乡亲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感觉与群众的心更近了,能为群众们做点事,心里很舒坦。”一位老法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一位干警还在日记中写道:把心安放在哪里?安放在“为民、务实、清廉”的自我践行中,安放在“亲和司法”的职业操守和耕耘里,安放在老百姓的板凳、炕头和心坎上。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干警俯下身子,沉到基层,广接地气,通达民意,将司法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前沿。截至去年底,全省法院带案下访10413次,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基层干部群众等4万余人。

    释明答疑:司法认同在心间

    “被告人林某,我院已受理人民检察院指控你犯强奸罪、绑架罪一案,现就案件审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向你释明:被告人你有权为自己作无罪、他罪或罪轻的辩护,经本院庭审调查、法庭辩论及听取最后陈述后,如本院认定你构成犯罪,以下常见情节将对你的量刑产生影响……”这是宁德中院给被告人林某的法律释明告知书的部分内容。

    在审判过程中,如何让当事人更好地理解法律适用,更明确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是树立司法公信的重要一环。如今,在宁德,一项名为刑事案件法律释明告知的制度已在两级法院全面铺开。宁德法院对所有罪名的一审刑事案件均实行法律释明告知,告知被告人有权为自己作无罪、他罪或罪轻的辩护;告知被告人常见从重、从轻处罚情节;告知被告人涉及被指控罪名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与义务。

    被告人吴某是一贩卖、运输毒品犯罪团伙中的成员。“从法院给我的法律释明告知书中,我学到了关于从重、从轻情节和贩卖毒品罪责刑的知识。我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另外,我还有立功行为。因此,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我5年7个月,加上窝藏毒品罪的1年6个月,合并执行我7年徒刑。这是我应得的,没有判重,我不上诉。”吴某对记者说。

    “要不是你们法官一项一项地给我分析过错和责任,我这个倔老头怎么也理解不过来这个问题,现在总算明白了, 2000元赔付款我今天就给付对方。”5月13日,在听取泰宁县法院领导和经办林法官对判决书进行认真释明答疑后,因邻里纠纷而败诉的李老汉表示心服口服。

    早在2011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司法全程释明说理答疑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要求全省各级法院尊重和保障诉讼各方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释明说理答疑工作。承办法官们通过日常判前说理、判后答疑,第一线解决纠纷;中层负责人轮流接访当事人,解疑释惑,让当事人吃下“定心丸”;院领导主动约谈当事人,着力化解难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福建高院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提升作风形象就必须真抓实干。全省法院认真落实省委“四下基层”工作要求,积极深化“好作风、好绩效、好形象”和“零差错”活动,加大力度治理“庸懒散奢”,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执法办案一线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上来。带案下访、派员驻村、挂钩结对、扶贫帮困……老百姓说:“法院干部的作风,实!” (包骞)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福建高考:考生无意损坏试卷可申请备用卷
·福建查处货车交通违法1.2万起
·福建厦门市人口管理咨询服务专线全面升级
·福建云霄:为在押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
·福建云霄法院执结一历经10年的赔偿执行案
·福建清流法院一心为民妥审合同纠纷案获好评

·福建清流法院一心为民妥审合同纠纷案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