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理扶贫思路 共谋攻坚良策
——省委常委密集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扶贫开发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民心问题。我省贫困地区贫困的根子究竟在哪里?脱贫致富的路子到底怎么走?如何才能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带着这些问题,两个月来,省领导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密集展开专题调研。
从秦巴山片区的高山深谷到六盘山片区的川梁沟峁,从广阔藏区的村寨牧场到“插花”型贫困片区的县乡村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罗笑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泽巴足,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晓兰,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建华等省领导,轻车简从,破除一切繁文缛节,单刀直入搞调研。他们来到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他们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与基层干部座谈交流;不听空话套话漂亮话,听实话真话心里话,目的只有一个:摸清底数,找出病根,合力攻坚,聚焦突破,带领全省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带领全省人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解决贫困问题,关键要出实招抓落实,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刘永富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两个月来,他先后到武威、庆阳等市专题调研,坚持到最贫困的地方去,坚持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实地察看群众生活状况,倾听群众和最基层干部心声。在深入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松山、打柴沟等乡镇,详细了解了武威市“下山入川”工程实施情况后,刘永富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我省实现扶贫攻坚任务的有效措施,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衷心拥护,要充分总结实施过程中创造、形成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完善思路,持之以恒地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帮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扶贫攻坚对政法机关提出了什么要求?政法工作与扶贫攻坚的结合点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罗笑虎连续深入定西、甘南等地调研。他反复强调:“扶贫攻坚是全省的大事,政法系统要积极主动地做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结合调研和我省当前实际,罗笑虎要求政法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着力解决好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他强调要建立健全以民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力争每年办成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努力创造群众追求、认可、满意的平安,让人民群众过上安全放心的日子,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积极贡献。
“贫困问题是制约我省发展的‘短板’”,连辑指出,“补齐这个‘短板’,不仅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在国家层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盯紧扶贫开发重点,卓有成效开展宣传,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坚决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两个月来,他深入庆阳、陇南、酒泉、兰州等4个市州的8个县市区,进农户、走田间,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同理扶贫攻坚思路,共谋发展良策。在调研中,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都是连辑非常关心的方面。他强调,宣传工作要始终面向扶贫攻坚主战场,高度关注扶贫攻坚重点问题,引导干部群众下更大决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抓好与生产关联度高的生态环境建设。要选择兼容性产业和替代性产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把深厚富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扶贫大产业。全省宣传战线要统筹协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舆论宣传格局,充分发挥好舆论宣传对扶贫开发的教育、引导、激励作用。
吴德刚用7天时间两次深入环县进行蹲点调研。他先后到八珠、南湫、木钵等乡镇的10余个行政村、40多户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并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探寻扶贫开发思路。“要着力加强贫困地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扶贫攻坚有思路、有办法、有热情、有干劲的干部充实到乡镇班子中去。”吴德刚在调研中强调,要认真抓好贫困地区村级党建工作,下大气力抓好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要高度重视智力扶贫,进一步加大乡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分层分类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力争使农村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尽快制定扶贫攻坚业绩考核评价办法,把扶贫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以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推动扶贫攻坚任务抓实见效。
如何统筹资源、聚力借力,不断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一直是泽巴足高度关注的问题。他多次深入我省民族地区,结合双联工作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每到一地,泽巴足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掌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和他们一起谋划脱贫增收、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泽巴足提出,我省民族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加强基础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实施普惠政策与强化特惠措施有机结合、推进跨越发展与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健全“输血”机制与增强“造血”功能有机结合,力争在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构筑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深化民族地区帮扶支援工作上见到成效,力促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咸辉把如何做好智力扶贫作为调研重点。4月18日,在康乐县附城镇城南村调研时,她重点考察了城南村小学建设和教学情况,详细了解了当地群众受教育状况。4月24日,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咸辉在会上强调:“提升人口素质对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思考,咸辉明确提出:“扶贫攻坚必须坚持教育先行。”她指出,人口素质是贫困的重要导因,在扶贫攻坚这个全面性的系统工程之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智力扶贫的重要基础,把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智力扶贫的关键,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智力扶贫的重要载体,把高校作为智力扶贫的优势资源,把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作为智力扶贫的重要保障。
张晓兰先后深入古浪县黄羊川镇大南冲村,临洮县八里铺镇、玉井镇,会宁县丁沟乡,平川区水泉镇、宝积乡吊沟村走访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讨论实际问题。她强调:“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挥好执纪监督职能作用,充分运用效能风暴行动这一平台,不断优化扶贫攻坚环境,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和有效服务。”张晓兰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深化认识为基础,以监督检查为抓手,以促进作风转变为重点,以执纪问责为手段,切实增强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对贯彻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体系、扶贫项目规划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早发现、督促整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兰州市有40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虞海燕说:“兰州要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率先打好扶贫攻坚战。只有找到制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突出帮扶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才能见到实效。”虞海燕先后深入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榆中县甘草店镇调研,就如何破解扶贫难题,与群众敞开心扉交谈,力求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表示,兰州市将集中精力搞好扶贫攻坚,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5年,4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
两个月来,李建华陪同王三运同志先后深入到庆阳、临夏、定西、陇南、甘南、张掖等地,就集中连片和“插花”型贫困片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探讨乡村扶贫攻坚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李建华要求,党委办公部门要满怀政治责任,坚持甘肃精神,全身心地服从服务扶贫开发这个工作大局。要强化协调意识,服务扶贫决策;强化落实意识,保障扶贫效果;强化实践意识,躬身扶贫攻坚。
经过两个月的密集调研,6月3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会上提出,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的要求上来,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这场硬仗。
这次会议吹响了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新的号角,发出了新的动员令。相信,有党中央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我省到2017年实现基本脱贫、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记者吕宝林 白德斌 徐爱龙 尤婷婷)
·甘肃厉行节俭严管公务用车
·甘肃部署安排开通“政法手机报”
·甘肃张掖问责考核排名靠后单位“一把手”
·甘肃:临时工不得单独执法
·[视频]甘肃:民警与留守儿童过六一
·甘肃集中整治涉发票违法犯罪
·甘肃集中整治涉发票违法犯罪
·甘肃月底前完成校车信息采集
·甘肃天水7小时破获绑架女童案
·甘肃深化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全面启动
·甘肃启动平安建设大型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