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重庆

重庆:“三大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2013-06-07 09:06: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今年以来,重庆市公安局开展了以派出所、案侦专业队和新警为重点的“三大培训”,把教育训练作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三大培训”创新的施训模式、竞赛式考核和严格的管理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5月的第二周,重庆市公安局第二期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培训开班,200多位所长教导员齐聚重庆警院,开始为期20天的集中培训。记者发现,新增添的课程多达10多门,仅信息化运用板块就包括如何用互联网为案侦服务、电子证据保护与运用、标准化信息采集与运用等8门课程,占到总课时的近三分之一。

重庆市公安局警务训练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市局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梳理教育训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局党委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出重点抓好“三大培训”,并制定下发《教育训练指导意见》。

针对教育训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指导意见作出明确规定——

通过把所长教导员培养成抓基层带队伍的“明白人”,带动和促进民警整体素质提高。各分、区、县局参照市局模式对派出所副职领导和民警开展不少于15天的集中封闭培训;

在新警3个月初任培训中,除严格执行公安部有关要求之外,在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该课程占了五分之一以上权重。其目的是“不仅要从业务知识和技能上达到人民警察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完成从普通人到合格人民警察的转变”;

对全市刑侦民警专业培训,确定规范执法办案、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刑事技术基础应用是半个月集中培训的重点。特别设置了 “打击侵财犯罪”、“反扒”等课程。

创新培训手段,注重培训效果

培训班采取了不少创新实用的培训方法,让学员收获良多。

在第二期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培训班上,“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分析”课的主讲人引入多媒体课件,把一堂原本枯燥的课讲活了。“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研讨课则一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式教学模式:所长教导员们共聚一堂,将前期精心准备的课题研究成果摆在桌面上与大家一起研讨,展开思想交锋,不同的见解相互碰撞启发,气氛异常热烈。在培训的最后一周,多名全市优秀所长教导员登台亮相,讲述自己带队伍、抓基层的经验和方法。学员还专门到渝中、九龙坡、璧山等分县局的一级派出所实地参观学习。

在全市刑侦民警专业培训地,记者看到,以往“新老一堂课,咸淡一锅煮”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培训分层次施训,不同职务和年龄的刑侦民警走进不同的课堂。刑警总队负责人介绍,培训分为刑侦部门领导、新参加刑侦工作民警以及刑事技术民警三个层次,刑侦部门领导培训重点是提高指挥决策及综合素质,刑侦民警则突出提高执法的能力水平,提高勘查意识和业务素质则是刑事技术民警培训的重点。到明年上半年,这三个层次的刑侦民警将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

对于新警,完成初任培训到岗后,市局还要求进行跟踪培训,开展“一包一、一帮一、一对一”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培训模式,这种言传身教的形式让新警进步很快。

以务实考风助推学风转变

5月的最后一周,进行了第二期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培训集中考试考核。

记者观摩了这次培训班无领导小组考核。学员随机选号抽取考题,组成答题组对抓建基层各抒己见,院校专家及施训教官担任评委并现场打分,成绩实时公布。

市局警务训练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高起点高标准抓好这次培训,市局教育训练部门采取“竞赛性考核”的方式,把评比竞赛贯穿培训始终,教育训练、日常管理、文体活动、公差勤务等各个环节都纳入评比竞赛范围,全程实行动态跟踪、量化计分,综合成绩将记入个人档案,建立培训师资库和派出所领导人才库,形成人才储备机制,作为下一步评选优秀干部、列入提升对象的重要参考。

第一期刑侦专业民警培训考核将于6月中旬进行。刑警总队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除了考规定的业务知识外,设置案件现场考刑侦民警的组织指挥、现场操作、发现线索的能力等将是考核重点。

对于新警,考核也一直与他们的成长伴随。师傅对徒弟传帮带的模式铺开后,师徒就被考核捆绑在一起。科目包括信息化应用、警务实战技能、日常工作业绩等,考核成绩为师徒成绩总和并实时上网公示和表彰奖励,以此激励新警争先创优。

良好的考风助推着学风的转变。正如参训民警张伟所说,严格的考核让我们感受到压力,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通过考核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记者 郑欣)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