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记吉林省公安消防部队潜水第一人王洪伟

2013-06-06 16:00: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吉林日报 

    王洪伟荣获吉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称号。记者邹乃硕摄

    5月24日下午,吉林电视台演播大厅,吉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颁奖典礼在这里进行。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战士王洪伟作为获奖者受到表彰。为他颁奖的人,是从黑龙江明水老家特意赶来的母亲。当兵14年,王洪伟只回过6次老家,上次回家见到母亲还是在两年前。

    14年,王洪伟先后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200余次,救助遇险被困群众530余人;完成各类急难险重潜水和冰下救援任务110余次。他先后荣立省、部、国家荣誉称号,还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和东北三省唯一一名获得国际四星级潜水员证书的人。

    最近,他入围中央电视台“最美消防员”评选15名候选人之列,不仅是我省消防部队的骄傲,也是全省人民的骄傲。

    “特种兵”:数次穿越生死线

    王洪伟所在的长春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承担的是特殊的抢险救援任务。

    走进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荣誉室,一套75公斤重的潜水服矗立在大厅中央,这套装备见证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第一蛙人”王洪伟的丰功伟绩。

    2008年2月10日,大年初四,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气氛中。一辆吉普车在穿越长春净月潭时,冰层突然断裂,车上7人中有3人同吉普车一起坠入潭底。那天气温是零下30摄氏度,比天气更寒冷的是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接到报警后,王洪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潜水打捞任务。冰下救援,对潜水员来说,危机四伏。冰冷刺骨的水,很可能引起四肢痉挛;若不能及时找到返回出口,就会因窒息而造成生命危险。体重60公斤的王洪伟身穿75公斤重的重型潜水服向车辆落水的地方前进,水下没有一点方向感,只能看到半米以内的东西,水里夹杂着大量的泥沙给救援带来了更大难度。他不断摸索着下潜,很快找到了落水车辆,发现遇难者悬浮在车内。他迅速调整好心态,用手斧砸驾驶员一侧的车窗玻璃。由于水下浮力大,根本用不上力,一个在地面很简单就能完成的动作,在水下要经过10次,甚至是20次才能完成。经过20多分钟的不断努力,车窗玻璃终于被砸碎了,王洪伟打开车门,将遇难者拉了出来,在冰面上战友的配合下将一名遇难者打捞上岸。王洪伟再次下潜进行打捞作业。当他将后排座上的两名遇难者打捞上来时,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浑身再无一丝气力,脸和胳膊冻得青一块、紫一块。5个战友合力才将他身上的潜水服脱了下来。家属和群众感动了,家属为了表达谢意,硬往他手里塞钱,被谢绝后一个劲地鞠躬致谢。

    只要是急难险重的水下作业,他都是第一人选。

    2012年6月6日15时,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1名学生在南湖公园游玩时溺水失踪。王洪伟再次成为这次打捞的主力。南湖水下平均深度约为5米,较深的地方达到十几米,湖水水质浑浊,水下暗流涌动,水草丛生,繁茂异常。这么复杂的环境,王洪伟潜入水下根本无法用眼睛观察,只能用手拨开浓密的水草,一点点摸索着搜救。稍有不慎,就有被水草缠住的危险。

    南湖湖面辽阔,搜救难度很大。他结合多年潜水打捞的经验,向指挥部提出划定区域、明确标记、分区排查的建议,被指挥部采纳。为了尽快找到遇难者并将其打捞上来,王洪伟全天候在水面上实施救援作业,一日三餐就在湖岸边简单吃一口。经过40多个小时的水下高强度作业,王洪伟首先在距离遇难者起初的落水处几百米远的水下发现了遇难者,在其他两名潜水员的配合下,他们顺利将遇难者打捞上岸。由于连续作战,王洪伟体力严重透支,连日的水下作业和阳光暴晒,使得他皮肤红肿,面部脱皮。

    类似的经历在他入伍的14年里,已经历过上百次,而每一次都似鬼门关里走一回。

    “钢铁战士”:用生命诠释忠诚

    水下作业,王洪伟堪称中国消防第一人,陆地灭火救援他更是英雄虎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王洪伟主动请缨,申请奔赴一线参与救灾。在北川县重灾区,王洪伟在废墟中背着生命探测仪,仔细搜寻被困群众。他和战友们用双手扒土,用双肩抬板,用双膝顶梁,从废墟里救出了2名受困群众,搜救罹难群众100余人。在随后疏散群众的过程中,一处斜体山坡给疏散造成了极大威胁,山体上碎石不断滚落,路的另一边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深谷,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碎石砸伤,或者失足掉崖。王洪伟将救生绳拴在山体两侧的树干上,冒着生命危险遮挡在深谷一侧,用血肉之躯构筑了一条生命通道,就是靠着这条生命通道,确保了350余名遇险群众安全通过险区。

    2009年9月24日,浙江杭州某集团一名员工在长白山天池主峰附近意外失踪,王洪伟奉命与12名抢险救援经验丰富的特勤官兵组成突击队,连夜赶赴长白山实施救援。海拔2600米的长白山主峰,悬崖陡峭,怪石林立,寒风刺骨,风力7—10级,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游客失踪的区域深不见底,布满了碎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落谷底。王洪伟和战友们冒着脚下石块滑动的危险,携带救援装备徒步攀爬寻找失踪游客,先后在60—70度斜坡处下降400米进行搜寻,在悬崖处垂直下降120米寻找失踪者。悬崖上没有停靠平台,三面都是绝壁,王洪伟只能趴在悬崖上,最终在天文峰东500米悬崖边发现失踪者遗体。王洪伟和战友蹚过冰冷刺骨的天池水边,走下陡峭的天池长廊,终将遇难游客遗体运送出来。在超强度的救援环境下,他多次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送往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因为劳累过度已经患上了Ⅱ度心律早波,严重者可造成心肌猝死。

    2010年3月28日20时,位于长春市亚泰大街的光复路天元商贸市场发生特大火灾,整个市场被大火和浓烟吞没,火场内温度达到几百度。紧要关头,王洪伟带领攻坚组深入火势凶猛的商场一层。由于火势非常猛烈,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异常艰难。王洪伟和战友们冒着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交替掩护,开辟通道,强攻灭火。经过30个小时连续艰苦奋战,肆虐的大火终于被降服了,毗邻的建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然而,由于长时间作战,连续被烈火烘烤,王洪伟的面部、手上多处被烧伤、烫伤。事后,人们结队到医院看望他们心中的英雄,送上由衷的敬佩!

    过硬的水下救助本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作风,令王洪伟在全国名声大噪。大连、青岛等地水上救援管理机构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丰厚的条件,王洪伟不为所动。他说:“是部队培养了我,给了我成长的平台。只要部队需要,我愿永远忠诚!”

    “虎胆英雄”:坚强意志做铠甲

    特勤大队配备的大都是特殊的器材,实行的也是特殊的训练。

    训练场上,王洪伟总是生龙活虎,挑战自我,主动增加训练强度,不断给自己加压。在攀登挂钩梯训练时,有时为了提高一秒钟的训练成绩,他要流更多汗、吃更多苦,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几倍的训练量,每次训练都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他向每一个科目的最好成绩发起一次次的冲击。近年来,在各类比武竞赛中,王洪伟的多项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特勤大队现有各类消防器材14类、1300余件。为了精通这些器材,让“十八般武艺”在战时发挥出最佳效能,王洪伟潜心研究各种装备性能和技术参数。节假日,别人休息,他在训练场上练技能、搞革新;晚上别人就寝了,他还要在学习室学习一两个小时;千锤百炼,使他成为特勤大队装备器材的“万能通”。

    王洪伟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结合自身特长和经历,毫不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战友,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苦练、巧练,最终一个个都成了一专多能、业务全面的技术能手。

    特勤兵的舞台永远在战场,而战场又是检验特勤兵平时训练成果的试金石。

    轻潜水,是特勤队员执行水下侦察、救人任务的基本功。水下28米,被称为轻潜水的“死亡区域线”。这个区域,水下压力已经接近人体生理极限,极易出现鼓膜破裂、鼻孔出血等危险症状,重者还会导致肺泡破裂,直接危及生命。

    2003年,王洪伟第一次参加“蛙人”集训,在经历近3个月的魔鬼训练后,他随老队员一同下潜,10米、12米被轻松突破,当腕上的深度表指到25米时,他明显感觉耳朵被压得吱吱叫;当到20米时,鼻腔在强力水压下开始出血,眼前一片暗红,几乎喘不过气,只是潜意识驱动着王洪伟往回返,接近水面时,意识已完全模糊。

    水下这一片没有征服的区域,成了王洪伟做梦都想打开的心结。2007年,他又一次参加了“蛙人”集训。这次,王洪伟注意加大基础训练力度,打脚蹼训练,累得他抬不起腿弯不下腰;闭气训练,憋得他两眼直冒金星;潜游训练,他常常累倒在岸边一动都动不了。为适应深水压力,他反复利用机电潜水车进行加压减压训练,强化鼓膜的承受能力。22米、24米……

    王洪伟一点点突破。当训练成绩稳定在25米左右后,他提出挑战极限申请。挑战的过程注定是艰险的,当下潜到27米时,王洪伟感觉自己的脑袋像要被挤爆了一样,可潜意识告诉他,他还行。王洪伟死死盯着潜水表上的数字,一点一点向下潜,当潜水表显示28米时,他知道自己突破了“死亡区域”。浮出水面时,教练和战友们抱着他相拥而泣!因为他不仅创造了消防部队的轻潜水记录,而且战胜了自我,实现了战斗作风和意志的超越!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浙江:走基层·寻找最美消防员:田思嘉——烈火青春
·走基层·寻找最美消防员:李鹏——生命的托举
·[视频]最美消防员:抗震拼命三郎杜仕海
·[视频]寻找最美消防员 孙洪友:泰山担于肩
·[视频]最美消防员李兵:与洪水搏斗向死神亮剑
·[视频]最美消防员 孙茂珲:生死间无私选择

·[视频]最美消防员 孙茂珲:生死间无私选择
·[视频]最美消防员 孙茂珲:生死间无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