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1月起,山东省沂水县检察院积极参加全省检察机关“进乡村、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大走访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该院全体干警带着使命联系群众、增强责任意识,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增强宗旨意识,广大干警丢掉“官气”、接上“土气”,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手拉手为群众解困、心连心为百姓办实事。
倾心走访解民忧
沂水县检察院检察长朱广胜说:“大走访不能走过场,不能只搞一阵风,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建立常态化的走访机制,使服务民生的路走得更远、服务经济的路延伸得更长。”为此,该院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发放一张承诺卡,实现为民服务公开化;畅通一条联系线,实现沟通交流经常化;填好一份民情表,实现群众冷暖明细化;结成一门好亲戚,实现解困释疑亲情化;织就一张为民网,实现联系群众点对点服务化。这些活动有效地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搭建起了检民互动的桥梁。
老百姓对检察干警的信赖,源自工作作风的转变。在大走访活动中,该院干警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努力做到“五个一律”:一律不准在联系点就餐,严禁中午饮酒,提倡自带伙食;一律不准多辆公车同时进村,提倡乘公交车,距离近的步行;一律不准层层陪同、迎来送往,提倡不打招呼直接到村入户;一律不准收受土特产、礼品,严格自律树立好形象;一律不准指手画脚瞎指挥、乱表态,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学生。这“五个一律”拆除了干群之间的“隔离带”,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检察干警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贴到了一起。
“三化”管理确保大走访常态化
为确保大走访活动常态化,该院紧抓落实,实行网格化、目标化和动态化三项管理制度。网格化管理是指,结合区域实际,将全院干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三个乡镇作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一名组长负责,每位干警与40户有代表性的群众建立长期联系,负责到底。目标化管理是指,明确干警每年要做到“三个一”,即完成一篇调研报告,撰写一个工作案例,完成一本工作日志。动态化管理是指,要求干警采取经常化、长效化的联系方式,与走访对象每月最少打一次电话,每年最少入户走访两次,倾听呼声、掌握动态、解决难题。
该院干警还贴近社区开展“互动式”普法,宣讲与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居民来得了、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开展“意愿性”民情调研,实行“沟通一张卡、联系一个点、服务一本账、反馈一张单”工作法,多种形式收集意见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解决。
沂水县检察院坚持民生为重、服务为先,准确把握民情脉搏,发挥矛盾化解员、信息速递员、防范指导员、法制宣传员和便民勤务员“五种角色”职能,切实使大走访活动成为民心工程。截至目前,该院入户走访16个乡村3300余户,23个社区,32家企业,22所学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3人,发放宣传材料4万份,征集意见建议890条,摸排线索170条,调处化解纠纷80余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97件。
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大走访活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朱广胜的话铿锵有力。
据介绍,该院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使大走访活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一是确定例会制度,定期对群众诉求进行分析研判,妥善协调解决。二是实行定期督查制度,每一季度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查分为对干警的抽查和对联系户的抽查。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干警,了解其对联系户的掌握情况;抽取每名干警的三至五户联系群众,调查其对联系干警的服务满意度,对群众提出意见的,要求限期改正。三是开展“周末下基层活动”,每个周末都有10名以上干警深入村头地头,了解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的新问题,征求群众的新意见,探寻群众的新期待。
朱广胜说:“将活动开展与派驻基层检察室、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刑事案件回访等检察工作有机结合,干警在宣传、调研、扶危解困的过程中,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五进两服务’既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又能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能,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将坚持长期开展这一活动。”
·山东沂水法院“联系群众 转变作风”纪实
·山东沂水:防范新农合资金“跑冒漏滴”
·山东沂水:技术证据分流审查 规范证据使用
·山东沂水:风险评估预警平台全程掌控办案过程
·山东沂水:集中查办食品安全领域职务犯罪
·山东省新农保社保卡沂水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