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从古至今,在考场上作弊和反作弊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歇过,尽管历代的监考者都绞尽脑汁,严防作弊,但作弊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发展着。眼下,夹带书本、小抄、在身体上写资料、递纸条、交头接耳等传统的作弊手段已经很难生存,作弊进入了电子时代,其主要的工具就是无线耳机、隐形耳机、手机等。由于近年来在各种考试中不断出现电子作弊现象,因而,高考的监考部门有针对性地启用了金属探测仪、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加强高考安检,以维护考场秩序,实现考试公平。
但是,高考安检的严格不等于僵化,不等于紧张,不等于闻“金”色变、草木皆兵,严格也应该科学有度,符合情理,符合实际。如果考生因为文胸上的金属搭扣、凉鞋或腰带上的金属卡子、金属发卡等日常生活用品就被拒之门外,那么,高考安检就太苛刻、太夸张、太不近人情了,让人感觉好像是如临大敌的反恐。“史上最严考检”逢“金”必卡,很有点宁可错卡一千个考生也不放过一个作弊考生的劲头,会在无形中加剧考场的紧张气氛,轻则让考生诚惶诚恐、忐忑不安,重则破坏考生情绪、影响考生临场发挥甚至耽误无辜考生的考试。而且,所谓的“史上最严考检”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根据吉林省的规定,因伤病在身体内被植入金属医疗器件或镶金属牙齿的考生可以凭医疗机构的证明材料入场,这些考生在开完证明后便有了携带电子作弊工具入场的机会;还有人怀疑考生开虚假医疗证明,或买通在考场的检测人员,让他们在检测时关闭仪器。
其实,在考场里有多名老师监场,有巡考老师巡视,有摄像头监控,有无线电监测和屏蔽措施,有手机通讯的屏蔽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屏蔽常规作弊,还可以有效屏蔽电子作弊。所以,监考部门在入场检查时大可不必闻“金”色变、逢“金”必卡,大可不必以金属探测仪的报警声为唯一圭臬,而是应该人性化,应该像机场安检那样采取仪器检查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如果仪器报警,就启动人工检查,如果人工检查能够找到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类的金属报警源,并未发现作弊设备,那么,就应该允许考生入场,这样做,监考部门和考生都能够放松一些,也不会影响反作弊的效果,监考部门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