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失踪的儿童有20万人左右,找回的大概只占到0.1%。而在昆明,儿童失踪案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昆明“城中村”被拐儿童数量近4年达到200名,仅找回63名。(6月3日《云南信息报》)
长期以来,与孩子安全有关的悲剧频频见诸报端。处在最最天真无邪的年龄,却面临着被拐被卖远离父母的风险,从此过上悲惨的生活。即使有些孩子有幸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也会无法避免地留下心理阴影。所以,提醒那些“城中村”的大人,有时间要多陪陪孩子,对孩子的安全保持高度警惕。挣钱很重要,但孩子更重要,有些东西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就悔之晚矣。
不过,造成这些悲剧也并不全是家长的不负责任或是一心想挣钱而忽略孩子安全。谁不想多和孩子在一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还怎么挣钱养家?其实,很多在“城中村”承受着压力和苦痛努力打拼的父母们,为的正是孩子。
尽管家长撇不开孩子被拐卖的责任,但与之相比,社会的责任也许更大。八十年代上学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民风尚且淳朴,几乎所有的孩子每天上下学都是自己步行,不用家长操心。可怜今日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不得不天天接送。其次,“城中村”往往是安保、教育都很薄弱的地方,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再者,惩处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的力度不够、以及买方不入刑为买卖儿童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而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农村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加重,大量农村人口只好进城务工,形成了大量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些缺乏看护的儿童正在成为被拐卖的高危人群。
不管什么时候,个人力量很难敌得过社会力量,尽管在丢失儿童的家庭中,有90%是因为家庭监管缺失导致孩子被偷,但仔细想想,如果社会大环境中不存在拐卖孩子的诱因,就算是家长一时疏忽,也不会造成大量孩子被偷。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何况是体力、精力远逊的人,谁都不敢保证每天24小时地将孩子牢牢地锁在自己的视线里,所以这就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预防孩子被拐,加大对此类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
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于保障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拐卖儿童虽非命案,但某种意义上比命案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还要恶劣。人类诸种感情中,亲子之情乃是最为强烈的一种。让父母和孩子能够放松地享受天伦之乐是一个文明社会必须要做到的,一个连孩子的安全都不能保证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需要时刻绷紧神经看护孩子、为孩子的安危提心吊胆的大人或家庭不会有幸福可言。
·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社区民警进驻治安较为复杂的六个“城中村”
·安徽寿县创新理念根治“城中村”治安顽疾
·内蒙古包头:强化城中村治安管理
·郑州通过创新破解城中村治安难题
·长安警方夜查城中村不漏“死角”
·西安5年拆除147个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