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青岛警方重构办案流程提升执法公信力

2013-06-05 08:30: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按下报备按钮、开启执法记录仪、勘察现场、制作笔录、上传案件材料……规范而全新的办案流程让民警朱乐伟丝毫马虎不得。前阵子他在处理一起轻微伤害案时,被犯罪嫌疑人举报执法不公,幸亏这套阳光透明的办案流程还了他的清白。

    “执法管理闭环优化体系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把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晒在阳光下,提升群众对公安执法的满意度。”山东省青岛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黄龙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以往无法实现对民警办案过程的实时监督,容易产生一些瑕疵和问题,通过重构办案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以警情录入为起点,让整个警务活动都有规定动作并全程可视,从源头解决执行力不高、体外循环、案件久拖不决等问题。

    重构办案流程大案小案都有规定动作

    “我前夫把我打伤了,你们快来呀……”接到出警指令,青岛市公安局四方分局鞍山路派出所民警武永亮和同事用了不到5分钟就赶到了报警者王女士家。

    “我是鞍山路派出所民警武永亮,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武永亮熟练地按下一键报备按钮、打开执法记录仪、敬礼并自报家门后,就和同事有条不紊地进行询问、查看、走访邻居、制作笔录等工作。在民警劝说调解下,王女士和其前夫和解并签署了《调解书》。

    回到派出所,武永亮第一时间将询问笔录和调解书拍照后,连同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同步视频资料一并上传到了青岛市公安局警务管理平台。

    “以往,这样的警情处置基本上靠民警的个人素质和临场处置能力,有些邻里纠纷都是口头调解,给以后处置埋下隐患。”四方分局局长董学忠说,现在,接处警民警应对各种警情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动作,仅一个接处警就有“着装装备检查、下车敬礼、报备警情位置、开启执法记录仪、核录身份、寻访证人”等17项规定动作。

    “我们把零散于各个警种、部门的执法活动串接起来,以规定动作的形式对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优化和规范,制定了《执法办案规定动作体系》,从接处警到案件处结回访设置了48个规定动作和98个监控点”。青岛市公安局副局长赵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不管邻里纠纷,还是经侦、刑事大案,民警办理环节都能“对号入座”,按照流程规定完成办理工作,避免了对民警个人能力的过分依赖和执法过程的随意性。

    规范执法行为上关有问题下关通不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岛市110出警民警除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外,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执法记录仪。到达现场后,打开执法记录仪,使用携带的对讲机进行“一键报备”,处置伤情、询问受害人、勘验现场、固定物证、走访目击者……每一个民警都严格遵照《110接处警工作流程》进行处置。(记者 余东明 姜东良)

    “一键下去,就如同给民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什么时间、走到哪里,警务管理平台都能清晰显示出来”。在青岛市公安局指挥大厅,110指挥处处长刘治铭边演示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以警情录入为起点,全市公安机关受理的所有案件都会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警务管理平台,所有案件都在网上公开办理。案件一经登记受理,就像上了流水线,上一关存在问题,就无法进入下一关,实现了执法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每个案子的细节都能在警务管理平台上看到、公开透明,没有人敢徇私舞弊,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谈起规范执法,多位民警都这么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现在,我们对‘不按流程执法办案’的念头想都不敢想。”

    “民警从接处警、调查取证、强制措施,到案件处结、回访告知等全部执法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并记录在警务管理平台中”。青岛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队长王元春说,这种网上办案方式不但实现了案件办理的标准化、流程化,还提高了民警的办案效率,解决了案件体外循环的问题。

    切断寻租通道办案全程可视全局互查

    “今凌晨2时13分,我在埕口路路口被人殴打。报警后,民警到场没有处置便驾车离去。”记者随机在警务管理平台上点开了一条投诉记录。视频显示民警在报警三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此时,报警投诉者张某已处于醉酒状态,要求民警“送我回家。”由于张某记不清家在哪里,民警们几经周折,才将其送回家中。

    “在以前,像这样的醉酒虚假投诉,即便你磨破了嘴皮,投诉者也不信,现在,有了完整的执法影音资料,这个问题轻松解决了!”胶南市公安局局长孔繁霈对此深有体会,去年,一位盗窃嫌疑人举报,“民警在审理中多次殴打他,不让他睡觉、喝水、吃东西,他是屈打成招”。孔繁霈马上点开了该案的电子卷宗,未发现任何问题。该嫌疑人看完视频后说,自己为了立功,主动交代了民警还未掌握的几起案子,事后怕同伙怪罪他,就谎报民警刑讯逼供。

    “在闭环优化体系中,设置了98个监控点,将信息化手段与人工干预相结合,建立了‘四查一提醒’的执法监督新模式,形成了执法管理的‘封闭圈’。这些关键点构成了一道道‘防火墙’,民警在执法时一旦有超时、违规现象,系统会及时提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风险隐患。”青岛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吴绍田介绍说,除了系统自查,市公安局还组织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各分(市)局交叉互查,对信访投诉案件、媒体曝光和网络反映问题进行倒查。

    吴绍田说,执法管理闭环体系,使民警执法有据可依,减少了随意性,增强了民警的自律意识,解决了以往出警中语言、动作不规范等问题,也保护了民警的合法权益,减少了有责信访。

    记者了解到,重构办案体系以来,该局累计投入5亿余元升级改造信息系统,建立完善了图像综合应用、部门间信息共享等6大基础平台和87个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全警配发了数字集群手持终端,只需几秒,报警电话坐标、警情时间地点,甚至嫌疑人的图像都会直接发送到最近警力的手持终端上。

    “以前的警务指挥方式基本凭经验,而现在,所有的巡逻警力都实时、动态地显示在平台上。指挥中心根据警情定位的结果,将指令直接下达给附近的民警,解决了出警不及时、用警不准确的问题。”胶州市公安局局长李世明如是说。

    “在新旧警务运行模式更迭、传统警务理念与现代警务理念碰撞的过程中,警务流程再造不会一蹴而就。”青岛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黄龙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就要为民所想、为民所用,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将最大限度地实现警务公开,加强警民互动交流,接受群众监督,让每一个案件都在阳光下运行。

    据悉,闭环体系运行一年来,青岛全市实现了重大执法安全问题以及有责信访零发生,通过回访2012年6月至12月期间的近400名各类案件受害人,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达95%。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山东青岛交警淘宝店开张生意兴隆
·山东青岛:小小船员登船艇 颗颗童心爱海疆
·山东青岛食品药品打假将有案必查
·山东青岛开发区沿街商铺盗抢案件降12%
·山东青岛“开放多元合作”营造服务软环境
·山东青岛公安局免费发放“黄手环”

·山东青岛公安局免费发放“黄手环”
·山东青岛:检察官“指哨”折桂美利坚
·山东青岛全民寻找“最美”救人民警
·山东青岛加大对星级酒店餐饮安全的督查力度
·山东青岛边检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山东青岛边检站多措提升执勤执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