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青海

青海德令哈市公安局开展“五大工程”建设工作纪略

2013-06-04 15:20: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青海法制报 

金戈铁马写春秋 瀚海戈壁谱华章

——德令哈市公安局开展“五大工程”建设工作纪略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是海西州州府所在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边缘,辖区面积1774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常住人口7.33万人,长期居住在德令哈市无户口人员有三万余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德令哈”是蒙古语音译,意思是“金色的世界”。

    近年来,德令哈市公安局按照海西州公安局的统一部署,在维护本地区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中,紧扣以“强基层、打基础、管长远、保平安、促和谐”为总体目标;以推进派出所、社区警务、技术手段、“大情报”系统和队伍能力素质“五大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建强基层、打牢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安全”为重点,强力推进 “三项建设”的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了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在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抽样调查中,德令哈市的社会治安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在前几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购置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并且全部配发给基层所、队,并对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完善。目前,德令哈市公安局电脑拥有量人均1.5台,社区民警均实现了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数码相机、一辆交通工具,城区派出所、刑警队和部分乡镇派出所全部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和投影仪,信息化办公设备日臻完善;德令哈市公安局所有基层所队均接入了公安网,公安四级网络覆盖率实现了100%,城区三个派出所开通了2M公安五级网,公安网络延伸到警务室,民警数字证书拥有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警务前移;借助政府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系统优势,在网上传输、收发公文,实现了跨部门无纸化办公的工作目标。

    加大整体防控能力,构筑打防并举的治安格局。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正在建设范围更为广泛,功能更为齐全的“天网”工程三期建设;各派出所也积极宣传和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重点要害部位、社区、娱乐场所安装监控探头。在德令哈市全市范围内所有旅店、宾馆、留宿洗浴场所及网吧全部安装了“旅店业管理系统”和“网吧管理系统”,安装率100%;按照“哪里有需要就移动到哪里,开到哪里就能在哪里工作”的新型警务模式建设要求,并投资26万元购置了一辆“流动警务室(车)”,将报警求助、巡查执勤、矛盾调处、信息采录等警务工作关口前移,进一步创新了社区警务模式,实现了动态治安防控;投资15万元对覆盖全局所有执法所队的监控探头和看守所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改造更新,并完成了看守所音视频、报警、对讲、门禁系统联网以及看守所审讯、会见管理系统、拘留所监控系统的安装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民警执法管理行为,巩固了监管安全屏障。

    创新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模式,为“大情报”平台提供强力支撑。以“大情报”平台为依托,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作为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一项重要职责,把对重点人口、实有人口的动态管控率,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登记率,管控措施的有效率和基础信息采集更新率作为社区民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三大平台”建设,切实打好“六战”。按照省公安厅打好“主动战”“素质战”“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六战要求,在提高民警能力,落实工作责任,促进工作成效上下工夫。严格按照“现场必须勘查、质量必须保证、结论必须准确”的要求大力发展刑事技术建设。现场勘查做到能勘查、会勘查,在做好传统痕迹物证提取的同时,更要注重生物检材和微量物证的提取。在2012年,利用现场提取DNA成功破获一起抢劫、强奸案,一起故意杀人案。同时,以搭建“大情报”系统为契机,在派出所、看守所、刑侦大队配备了活体采集仪,建成了公安部标准化信息采集室,及时完成了指纹、活体信息及刑事案件现场勘验系统的录入工作。同时,积极实践网上新战法、新技法,在全警范围掀起“网上研判、网上摸排、网上串并、网上取证、网上追逃、网上办案”的热潮,不断提高“网上作战”“网上追逃”工作水平能力。

    强化情报信息研判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建立健全了“情报信息”。每周汇总研判机制和特殊时期每日动态报送机制,确定每周四为“情报信息”研判日,对一周来出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案事件情况进行汇总研判并上报,特别对重大案事件,严格落实随时上报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客观、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执法质量作为公安机关的生命线,在整个公安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项建设” 开展以来,德令哈市公安局围绕执法规范化建设总目标,以推行目标管理为抓手,高标准、高起点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经过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获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

    实现思想建设规范化、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抓好思想建设的规范化,首要是解决好民警的执法观念问题。因此,德令哈市公安局紧抓执法规范化建设,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思考、高标准推进,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态势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勇争先的使命感,加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在2013年年初,制定了“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执行意见及责任分解”,明确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职能部门及奖惩措施等;一把手与各执法单位负责人签订执法责任状,各部门与民警签订公正廉洁执法承诺书,落实各执法单位在执法办案及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责任,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制定每月法制学习计划,组织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学习,从执法办案、110接处警、警务实战技能开展培训,促使学法常态化,确保学法有实效。以学习《公安警务工作正规化指南》和《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训练警务信息平台应用技能为重点,进行短期封闭式集中轮训。平时,还针对不同岗位,以随岗培训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学习和教育培训,重点就执法办案系统的应用,组织学习培训,实行逐个考试,人人过关,使其迅速具备独立办案的能力。并紧密结合“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警务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了两次执法培训,参加了省公安厅组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及执法资格考试,大力促进了全体民警的法律素质、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加强机制建设,完善执法制度,全面进行执法场所功能区改造。在充分学习借鉴各地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和派出所功能区改造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投入资金对各派出所及业务大队进行功能区改造,按照省厅统一制定的建设标准,加强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信息采集室、物证室、涉案财物保管室等“七室”安全建设。目前,已设置符合建设标准、达到安全要求、日常管理规范的“七室”15间,设置在二楼及二楼以上的讯问室、询问室已全部停止使用。同时,德令哈市公安局为执法执勤民警统一配备了“九小件”:防护装备和录音笔、照相机、警务通、执法记录仪等科技装备,配备率达100%,有效保障了执法公正与执法安全,并落实相应的电脑、监控等设备。规范执法办案环境。制定了《德令哈市公安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大力促进民警养成良好习惯。一是完善了相应的配套制度,明确工作流程,统一制作牌匾,全部上墙,方便民警进行标准化操作,通过巡查促使民警按工作流程操作的习惯。二是采用视频巡查方式,将执法视频监控平台全部接入所队领导办公室,出台了相应的常态化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当场责令整改。三是采用督察部门随时督查方式,专业部门随机督查方式,发现问题后及时通过通报、警戒、记分等方式督促民警注重细节,彻底改变不良习惯。四是明确询(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办案区内完成,并对进出人员实行统一登记,对办案区内的监控影像资料统一保存、刻录,从源头上杜绝非正常死亡事件及民警刑讯逼供、单人取证等非法取证现象。落实专(兼)职法制员审核制度。制定出台《德令哈市公安局专(兼)职法制员管理办法》,选任专兼职法制员18人,进一步明确专(兼)职法制员的工作职责、绩效考核、立功受奖以及追责调整等标准,增强专(兼)职法制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荣誉感,真正实现执法过程由“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的转变,提高全局执法质量;严格督查追责。制定了《德令哈市公安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整合法制、政工、督察、纪检等部门的监督力量,对各办案单位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情况进行督察,并实名通报。除对每季度执法质量进行通报外,还对科所队长办案、功能区改造以及办案区使用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通报,督促办案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坚持执法过错“零容忍”, 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切实防止“小毛病”养成“坏习惯”,“小过错”引发“大问题”,坚决杜绝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统一质量考评体系,强化执法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德令哈市公安局执法质量奖惩办法》《德令哈市公安局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案件工作规范》《德令哈市公安局规范处置伤害案件操作手册》等二十余项制度,对规范执法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各项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并严格落实办案民警—法制员—法制室—局领导四级把关制度,推行主办民警责任制,重点抓住报警、立案、扣押、采取强制措施、疑难案件等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薄弱环节,建立比较完备的行政、刑事执法规范和操作规程,严密执法程序,优化执法秩序,使各项公安执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同时,坚持执法质量月考、季考、年终考评制度,将执法质量与年终考核挂钩,与部门考评、个人考评挂钩,将考评结果分为红牌、绿牌、黄牌三种形式,实行重奖严罚,推动全局工作和队伍建设整体发展。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德令哈市公安局以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四难”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突出“服务”和“沟通”,深化“四个结合” 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与大走访相结合,实践爱民。认真总结“开门评警”“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大走访”的长效工作机制,使之形成常态化。

    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情感亲民。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不断教育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先后涌现出了人民爱戴的基层好民警、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郭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唐铭钧等一批先进个人以及“巾帼建功岗”、全州“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集体。

    与关注民生相结合,服务为民。结合公安部、省公安厅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推行了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免罚制等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拓展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使公安机关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社区警务战略,让社区民警真正走进社区,融入群众,扎根基层,增加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亲和度,促进公安机关进一步了解民情,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与维护稳定相结合,执法护民。全面分析掌握德令哈市社会治安形势,紧紧盯住辖区有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要案不放,组织精干警力全力攻坚,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开展了“案件线索大征集”“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活动,通报近期治安现状,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预警宣传专项活动。

    “五大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德令哈市公安局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民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科技强警、办公硬、软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刑事、治安案件上升的势头有所遏制,可防性案件得到了有效预防,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为德令哈平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记者 刘春元)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青海西宁城西警方启动高考安保工作
·青海:确保中高考期间学生食品安全
·青海海南消防及时处置一起甲醇罐车泄漏事故
·文明交通安全“五进”宣传在青海西宁试点
·[视频]武警青海总队经常性工作座谈会召开
·[视频]青海:向优秀政法干警学习座谈会召开

·[视频]青海:向优秀政法干警学习座谈会召开
·青海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 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工作保障
·青海:玉树重建 收官决胜
·青海西宁市城东区法院司法为民纪事
·青海格尔木:预约电话服务制度打造阳光检务
·青海西宁市三县户口迁移调整为市内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