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吉林启动最严高考安检,杜绝任何金属物品进入考场。部分中学更是提前组织高考安检演练,经仔细“排查”后,通过安检的衣服会被贴上“合格”二字。尽管社会上对这种“最严安检”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考诚信度的下降和作弊手段的翻新,一定程度上迫使安检程度不断升级,而考生考前签订的《高考诚信协议书》也渐渐流于形式。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网络上兜售高考答案的信息又活跃了起来,在一些与高考有关的论坛贴吧往往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每到高考,各种考生被骗的新闻屡见报端,而公安和教育部门也在高考期间发布提示,警惕诈骗,不要轻信。即便如此,还是有个别考生和家长中招,而骗子也往往是认准了有些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态,从而屡屡得手。
除了出售高考答案之外,每年高考前后,针对高考的骗局还有不少。自称高校招生“有内部指标”的骗子以高校自主招生、 定向招生等名义,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在骗取高考考生及家长的信任后,肆意诈取钱财。有些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能让只有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他们往往以需要活动经费的名义,从考生家长手里骗取大量钱财,然后销声匿迹。有些骗子还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院校。
国家和省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对招生计划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内部指标”和计划外招生;学校的“ 自主招生” 等特殊类型招生均需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并由省级招办严格审核,“走捷径”“托关系”低分高录是不可能的。而试卷、答题卡和考生成绩信息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花钱改考生分数”更是无稽之谈。考生切记不要把自己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不要委托他人上网查询或填报志愿,谨防因个人信息保管不善而导致利益受到损害。
高考对于每一个考生和考生家庭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充分认识到,高考不仅仅是对考生知识的考察,更是考生品行的体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诚信应考。作为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求学路径。如此,则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无论骗子骗术如何高明,也绝骗不到诚信考生)。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