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临沂:便民诉讼从“新”开始

2013-06-04 10:30: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苍山法院车载法庭巡回开庭。

    法官接受当事人咨询,为老人讲解相关法律规定。

    伴随着物流之都商城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县域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这场“新孟良崮战役”的打响,山东省临沂市的司法保障工作任务日益艰巨。全市12个县区法院1800余名法官连续6年办理案件在10万件以上,2012年全市法院共新收案件133464件,同比上升6.7%;共审结各类案件132825件,同比上升5.1%,标的额101.9亿元,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96件,办案总数及人均办案数均居全省法院首位。

    如何从便民利民的角度赢得百姓的信赖?如何让办案法官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如何为群众提供温馨便捷的司法服务?这些问题已成为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党组一班人及时科学决策,以新的“便民诉讼中心”成立为契机,以新的便民诉讼场所建设为载体,一切从“新”开始,用新思路追求新成效。

    新需求催生新思路

    1083万人口的山东省临沂市是革命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全国群众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市委成立了群众诉求接待服务中心。临沂中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法院成立便民诉讼中心与之对应衔接。市委鼎力支持,市编委很快给予批复,便民诉讼中心这个副县级事业单位就这样诞生了。

    便民诉讼中心主要职责是受临沂中院委托,承担立案、审判、信访过程中的诉讼引导、诉调对接、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收转材料、判后答疑、信访接待、执行对话、司法鉴定服务等司法事务性工作。

    在机构申请的同时,硬件建设紧锣密鼓,1.2万平方米审判楼,一楼宽敞明亮的立案、执行、诉访三个大厅既相对隔离,又相互衔接。这里,开辟了立案审查、院长接访等20个窗口,设立了导诉员,实行挂牌上岗、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制度,并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南、风险告知等服务。该院将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应急措施、评价标准、奖惩办法等20余项制度措施上墙,当事人一目了然。

    “我们设立便民诉讼中心,便民是司法的目标,诉讼体现司法的特征,目的就是在法院与社会之间建立一个便捷交流的互动平台,提供一个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流程,让当事人打官司更明白、更便捷、更温馨。”临沂中院院长亓宗宝说。

    新体系呼唤新举措

    机构全、规格高、环境优、人员齐的便民诉讼中心建立了,该做法很快在全市法院进行推广,构建了临沂中院便民诉讼中心为统筹,12个基层人民法院便民诉讼中心为支撑,77处人民法庭为站点的金字塔型的立体便民诉讼体系。临沂中院还在行政村或较大的自然村,交管、国土、工会、妇联等纠纷处置前沿,设立了便民诉讼联系点,形成了无缝隙的诉调对接网络。

    对外服务群众方面,该院弘扬沂蒙精神,坚持以群众观点统揽审判执行工作,千方百计地方便群众诉讼,做到“咨询有人应,电话有人接,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使司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对内服务法官方面,在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环节做到“三分”,即诉前重分流,将简易案件分流到人民调解窗口、调解与速裁中心,调解不成或疑难案件分流到业务部门,以实行简案快审、难案精审;诉中重分担,中心对材料收转、诉讼保全、法官约见等审判辅助性事务实行集约化管理,极大地减轻了法官事务性负担;诉后重分忧,扎口管理涉诉信访工作,提高初信初访实效,确保一线法官集中精力办案,有效化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便民诉讼中心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尤其是“一站式”诉讼服务,让老百姓打官司更快捷方便了。“以前来法院立案时,缴费、审批等环节多,部门分散,需要很长时间,现在20多个窗口,能办的手续都很快,确实方便高效了。”5月17日,前来立案的力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卜凡江说。

    新面貌彰显新成效

    检验民意的平台。服务功能的拓展,有效缓解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误解和矛盾,群众认可的背后,是法官在换位思考,从诉讼群众的角度,急人之需,解人之困。便民诉讼中心成为了解民需,广聚民智,尊重民意,互通达信的明亮窗口,成为回应群众司法关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平台”。

    展示形象的窗口。着力打造法院特色文化,加强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重视对法官的思想、意识、品质和作风的培养,提升境界和职业道德,增强法院队伍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凝聚力,成为展示过硬队伍良好形象的“第一窗口”。

    彰显公信的品牌。以信访接待为平台,该院建立了“院长信箱”、“院长接待日”等一系列制度,加大信访终结和督办调度力度,努力化解涉诉信访积案,使更多的当事人息诉罢访。该院开展了争创“无涉诉信访审判庭”和争当“无涉诉信访法官”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成为彰显司法公信形象的“第一品牌”。

    锻炼干部的摇篮。把政治上坚定、熟悉法律业务、作风过硬、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同志选拔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来,把这几个大厅窗口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场所。临沂中院规定,新进人员必须到便民诉讼中心进行锻炼,先学习跟群众打交道,取得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然后根据个人特点和优势,安排到其他岗位去工作,成为历练干部的“第一基地”。

    便民诉讼中心,沂蒙法官一切从“心”开始,用行动在实践着“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走在法治临沂、平安临沂、美丽临沂、诚信临沂、文明临沂……大美临沂的路上,沂蒙法官一切从“新”开始,用公正司法的智慧、一心为民的情感、案结事了的责任,把每一起案件处理妥当。

    为民故事

    执行对话“活”起来

    五月的苍山,正值蒜薹收获季节。5月14日,三名执行法官在申请人李焕东的带领下,来到了正在收获蒜薹的苍山县芦柞村民颜丙卫的蒜地里。一年前,颜丙卫向李焕东借款1万元做蒜薹购销生意亏了本,无力偿还,法院判决后,颜丙卫即离家去南方打工。“刚回来两天,收完薹子后还要去打工。”颜丙卫说。

    “我家共有8亩地,全都种上了大蒜,今年大蒜长势好,薹子质量好,行情也好,我雇了5个人帮忙。”

    “我们帮你,咱们边干边聊。”苍山县人民法院的三名法官与李焕东一起走进地里,一边帮颜丙卫干农活,一边商讨案件执行。一上午过去了,颜丙卫这块地的三亩蒜薹卖了9800元。“这钱不够,我回家拿。”“算了,我放弃利益,这些就行了。”李焕东说。对话间,清点标的额、过付、办理手续,一起借款纠纷案件顺利执结。

    “这种办案方法,我乐意接受,法官亲自来到田间地头,不仅没有耽误我的农活,还帮我干活,我很感动。”颜丙卫说。据了解,农忙期间,该院执行局除留下3名法官值班接待和材料收转外,其余执行人员全部深入到农民群众生产一线办案。执行法官李金龙介绍:“我们院里有要求,农忙季节,不准传唤有农活的当事人到法庭,对被执行人农忙期间一般不采取强制措施,目的是让当事人不误农时,最大限度地为农忙提供便利”。

    “苍山是个劳务输出大县,部分被执行人平常外出打工,很难联系,农忙季节他们就回乡忙农活,这种上门执行的效果很好。今年以来,我们执行了700余起涉农案件,执结率为82%,其中,自动履行的占68%。”执行局长吕金华说。

    便民窗口“亮”起来

    “你好,请跟我来。”这是便民诉讼中心的导诉员这天上午接待的第8个当事人。听完李大爷的诉求,法官引导他到民事立案窗口,递上一杯水后,志愿者代写诉状、申请缓交诉讼费、立案、排期开庭等一系列手续完毕,仅用了半个小时时间。

    “我告儿女不养老,又怕打官司麻烦。”李大爷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手续办完了,比自家亲人办事还利落。”这是一站式服务给当事人带来的便利。苍山县法院于今年初设立了便民诉讼服务中心,6处法庭也相应设立了便民诉讼服务大厅,实现信息共享,形成“1+6”的便民服务模式。

    江苏邳州的马文革有案子在苍山法院审理,两地相距50多公里,来往不便,他来到距离邳州20公里的长城法庭,咨询案件进展情况。庭长左耀新通过电子查询详细告知其案件办理情况,并电话联系了案件承办法官。“案件虽然不是我们办理的,但作为苍山法官的一员,多说几句话,多打一个电话,就能省却当事人的很多麻烦。”左耀新说。在苍山法院,每个法庭都安装了电子查询系统,全院所有案件在每个法庭都能查到。

    “1+6便民诉讼模式是我们精心打造的窗口工程。”苍山法院副院长王殿琛介绍,“我们每年受理1万多起案件,每一起案件,对法院来说可能是万分之一,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100%,法官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当事人的心理,形成一辈子都抹不掉的印象。”

    为民故事

    车载法庭“动”起来

    黑龙江客商王老板到苍山收购蒜薹的第一天,他的大货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作为外乡人,一来害怕地方保护,在赔偿上吃亏,二来怕影响他的生意,迟迟没有立案。苍山法院磨山法庭庭长张爱丽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带领法官开着巡回办案车来到事故现场,通过远程立案系统,现场立案,现场审理,当场调解结案。“第一次到苍山来就发生了交通事故,没想到法官主动介入调解,苍山的社会环境这么好,明年我还来收蒜薹。”王老板由衷地说。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吉林客商周老板身上,他是每年都来收购蒜薹的老客户。“去年我与另外一客户因收购蒜薹发生了纠纷,法官处理得很妥当。这次我又找到当时留存的法官手机号码,法官立即派来车载法庭,因事故不大,法官主持诉外调解了。”周老板介绍。

    “原告朱前伟与被告黄卫东相邻关系纠纷一案,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在此开庭。”在神山镇的一处蒜地头,法官李廉说出开场白,案件在双方当事人收获蒜薹间歇时开庭审理,经办案人员一番说服,两家握手言和。这是车载法庭给当事人带来的便利。一辆挂着“流动法庭”条幅的面包车、一个国徽、一台电脑、几张单椅、几名法官组成简便又实用的车载法庭,像这样的车载法庭苍山法院共设立了11个。

    “车载法庭灵活、便捷、高效,能够随时随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我们选择农忙休息时间就地开庭,利用好这个时间差,让当事人抢收抢种,这是司法为民便民的一项举措,也是助农利农的具体体现。”苍山法院副院长王俊杰说,“这是我们自去年以来开展‘走出法庭’活动的深化,当事人切身感受到车载法庭带来的诉讼便利,也为法官上门解决纠纷的行为所感动,愿意接受调解,有的主动接受调解。”据了解,车载法庭设立以来,共现场审理案件1200余件,案件调解率达68%。

    干群心桥“连”起来

    “我想咨询法律问题”、“我想起诉”……在苍山法院,一线办案法官每天都接到这样的电话,这是便民诉讼联系卡发挥的作用。法院为从事一线办案的52名法官每人印制了便民诉讼联系卡发放到辖区村居社区,上面载明法官的姓名、联系方式、办理案件类型及服务承诺内容。

    地处库区的双河村远离法庭,村民左宝玉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因一起纠纷,试着拨通了联系卡上李正华法官的电话,详细询问了案情,解答了法律疑问,并预约上门立案审理。“有事打联系卡上的法官电话”如今,左宝玉逢人便说。据了解,法院通过便民诉讼联系卡电话预约立案达80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4000余人次。

    在向城法庭便民诉讼联络员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辖区62个村的联络员照片,联络员登记表对每个联络员的基本信息登记的一清二楚。在苍山,法院在全县1024个村居均设有便民诉讼联络员,他们的职责是法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掌握本村诉讼情况、排查矛盾纠纷、协助化解。

    法院协调村委专门为联络员在村里设立了办公室,并挂牌公示,便于群众联系。“法院辖区村多,人多,法官少,我们选出的联络员都是村里威信高、有些法律知识的热心人,他们了解社情民意,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苍山法院院长陈思贤说,“在目前案多人少的形势下,便民诉讼联络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今年以来,苍山法院办理的2400件民事案件,60%以上由便民诉讼联络员参与解决。

    手牵手的服务,心连心的交流,法官与群众间“心”的距离更近了。(记者 闫继勇 通讯员 邵泽毅 王海涛 顾胜传 文/图)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山东垦利执行联络员协助执行上百起案件
·[视频]山东: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工作会召开
·[视频]山东检察机关部署加强派驻检察室建设
·山东莱芜让民意主导警务
·山东烟台打掉一黑网店 查获24种假名牌皮鞋
·山东烟台:三类事项简政放权286项

·山东烟台:三类事项简政放权28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