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刘黎:法官要向社会传递善的力量

2013-06-04 10:23: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您审理过很多媒体关注度高、案情复杂的案件,也审理了大量很乡土、很琐碎的案件,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案件,您在审理时是如何把握的?

    刘黎:我们法庭比较特殊,2008年至2012年间所有朝阳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都在我们法庭审理,全庭每年审理的3000多件案件中,涉外和房产占到近三分之一。所以我们常常是刚开完一个很规范的庭,马上进入另一种状态,当事人可能完全听不懂法言法语,一件事会从十几年前讲起。这时,法官就得及时调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主持庭审,用老百姓的俗话和他沟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这种转变就会很自然。这也是对法官能力的基本要求。不同当事人对法官的要求和期待不同,作为法官,必须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适应当事人的不同需求。

    记者:你们庭欧阳华法官说您特别会和当事人聊天,看似闲聊,聊着聊着就把案子解决了。

    刘黎:很多当事人来法院主要是为了出一口气,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跟他说案子。先说点家常,可以拉近法官和当事人的距离,当他觉得你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法官,他才会把心里的话说给你听。有一起案子,夫妻已经离婚了,后来又因为一套房子打了4年的官司,案子到了我这。开庭时,我先不说房子的事,就跟他们聊女儿。男的就开始诉苦,讲这么多年一个人带女儿多辛苦,讲女儿成绩好时乐得不行,讲到女儿青春期又很尴尬的样子,聊了两三个小时,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女的在旁边听着也是不停地抹泪。最后,男的突然站起来说:“这么多年头一次说了这么多,这案子,你说怎么判就怎么判吧。”女方也说:“房子我不要了,只要你能照顾好女儿。”对他们来说,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心结解了,房子也就不再重要了。

    记者:听当事人倾诉,您会落泪,为了案件,您会吃不下饭,您是不是把自己置身于案情之中了?

    刘黎:有些当事人确实很可怜。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养得那么优秀,有大好的前程等着她。一场车祸,一切都完了,让老人以后怎么办呀?审的交通事故案多了,我感觉我这里就是一部现实版的《死神来了》,太悲惨了。那种一夜之间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种案件我都会尽快办理,尽可能把数额算准确,尽力避免当事人因为诉讼遭受二次打击。

    我是个做什么都比较专注的人,容易把自己置身于某些场景,比较感性。只要不感情用事,把自己置身案件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痛苦、纠结,了解当事人的需求,能够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记者:您有时候对当事人的态度挺严厉的,为什么在法庭的6年里审理了2000多件案子,却没有一个当事人信访,或者投诉您?

    刘黎:大概我运气好吧,遇到的都是比较讲理的当事人。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讲理的,你批评了他,只要让他感觉你是出于公心,是很客观地在讲道理,即便他嘴上不承认,心里总是有数的。法官代表正义,就应该惩恶扬善。法官居中裁判,但要有自己的立场,对待不讲道理的当事人,就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法官要通过审理的案件向社会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传递善的能量,引导社会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职业最重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