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浙江:平安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13-06-04 08:45: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平安中国建设之浙江范本

    平安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早在新世纪之初,浙江省由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人均GDP率先超过3000美元,提前迈入了现代化的门槛。

    2004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近1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保平安就是促发展的理念,把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加快发展保平安、在平安中实现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平安是协调经济关系润滑剂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全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5%的经济总量、76%的出口总额、60%的税收总额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决定着全省的发展和稳定。

    2005年以来,浙江省抓住健全企业治安法人责任制这一关键,以规模企业和问题较多企业为重点,充分调动基层党政组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三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浙江的网络、机制引入民营企业,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

    平湖市在1800多家民营企业中落实“谁经营、谁负责”的社会治安法人责任制,普遍建立综治室,与企业所在社区、村和乡镇综治机构联动,负责企业的治安保卫、安全生产、权益保障、矛盾化解,真正做到了内部矛盾内部化解。

    在平湖市华城集团采访时,《法制日报》记者看到数百人的成衣车间井然有序,光荣榜上贴着36个班组争先夺优的一面面红旗,小黑板上写着21组女工李艳丽拾到手机主动归还失主的故事……公司综治室负责人说,企业现有3000多名职工,今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劳资纠纷和治安案件。

    6月3日,记者在乔司镇和睦桥村社区服务中心采访时,刚好遇到张老板在办理职工工资保证金。每名员工每月3000元,按照此标准,张老板把15名员工1个月的工资预存在一张存折上,他笑呵呵地说:“别看存折上写着我的名字,不经过村委会同意,我动用不了这笔钱。”

    乔司镇地处杭州市余杭区东南端,交通便捷,经济繁荣,有各类企业2700余家。过去,在这里租厂房办企业的个别老板,干得好就发工资,干得不好拍屁股走人,欠薪逃逸案件时有发生。2007年下半年,乔司镇综治工作中心率全国之先,推行租赁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当年,全镇仍有12家企业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但由于企业事先缴纳了工资保证金,事情发生后,镇里马上替企业支付了拖欠工资款,保障了职工经济利益,避免了劳资纠纷激化。在采访中,乔叶服装厂职工赵青云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了工资保证金制度,我们打工者在乔司工作再也不怕拿不到工资,去年,我又介绍了好几个老乡来厂里工作。”

    平安是规范经济秩序保护神

    经济犯罪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蚀企业合法权益,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刘力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浙江省公安机关以维护人民利益、护航经济发展为己任,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经济犯罪坚持零容忍,对查办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案件坚持零懈怠。”

    去年3月至8月底,浙江省各级经侦、治安、刑侦等警种全警出动,银行、审计、税务、质检、工商、卫生等各级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对经济犯罪活动展开全领域、跨区域、全流程围剿,半年间,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万多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2.5万多名,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126次,“破案会战”战绩居全国前列。

    前不久,衢州公安破获了一起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犯罪嫌疑人崔某、毛某等人在广州组织未纳税服装出口,利用衢州服装生产企业和外贸出口平台,先后从广东、浙江等12个省、市150家企业大肆虚开进项增值税发票,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1003份,发票金额达1.13亿元,仅在衢州一地,就骗取出口退税款1400万元。在公安部指挥下,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一举捣毁了这一犯罪团伙。

    “通过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非法集资、银行卡诈骗、制售假发票、合同诈骗、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得到遏制,有效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省公安厅副厅长叶寒冰对记者说,保民生促规范是公安机关的主业,浙江公安始终力度不减。今年第一季度,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9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98名,挽回经济损失5.2亿元。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从2011年开始出现的金融风波,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间借贷、金融类纠纷案件呈持续高发态势。”温州中院副院长陈有为告诉记者,2012年,温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2052件,收案标的额113.434亿元,为2007年的4倍多。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中院闻风而动,迅速出台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30条意见,依法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保护合法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遏制民间融资的高利贷化和投机化倾向,支持金融改革创新。

    目前,温州中院和全市11个县、市、区法院都已设立金融审判庭,以专业化审判强化司法保障。5月31日,记者在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采访时,年轻的庭长吴将斌告诉记者,他们庭人员一分为四,一组审理银行类案,一组审理民间借贷案,一组审理综合案件,还成立了一个诉讼保全组,由专人负责查封、扣押、冻结等诉讼保全事务。上周,审结案件66件,实施查封等财产保全措施56起,办案速度明显加快。

    平安是营造发展环境助推器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江龙集团资金链断裂、企业停产,涉及银行贷款和社会贷款数额巨大,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达474家,涉案标的达20亿余元,创绍兴市历史之最。

    债权人蜂拥而至,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临危受命,派副院长率30多名法官组成专案组进驻企业介入解困工作。清算重组,涉及数千企业职工及数千万元工资,涉及数百债权人和10多亿元债权,处置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专案组的法官们高度认真负责,短短40天,完成了739件案件的债权确认审理和767件案件的执行兑现。江龙集团资产经过评估拍卖顺利实现重组,基本完成债务清偿工作,企业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此高度评价,江龙集团的清算重组,是通过司法手段解救危困企业起死回生的成功尝试,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金融安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产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案例示范作用。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介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那一年,浙江法院共对飞跃集团等25家资金链断裂的行业龙头企业重大债务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涉及案件2502件。19家企业经资产重组重整起死回生,其他企业重组、调整也取得重大进展,迄今无一家关门倒闭。

    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浙江省政府出台实施8811亿元政府主导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省人民检察院高度敏感,立即主动把这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职务犯罪预防列为检察机关重要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把29个百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的预防任务逐一落实到三级检察院。

    经历过金融危机,浙江企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新认识,一时间,浙江大地上,企业转型升级风生水起。省司法厅审时度势,及时组织律师对企业开展“法律体检”,由事后化解延伸到事前预防。省律师协会会长章靖忠介绍,在这次活动中,全省律师共为9118家企业进行了“法律体检”,发放法律风险提示函1万余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086份,有效助力转型升级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

    从2012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与浙江省正在推进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等交相辉映,将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

    这是一片从不缺乏改革热情和创新勇气的热土。《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传统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刻,浙江省政法系统未雨绸缪、厉兵秣马,又一次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正以优质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创造良好、平安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浙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记者 于呐洋 陈东升)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浙江警方民生服务信息化又添新平台
·浙江首例枉法仲裁案中案尘埃落定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两年424名“醉鬼”上法庭
·浙江嘉兴南湖:“青春党建”凝聚正能量
·浙江杭州西湖公安分局9年办出国证件45万
·浙江诸暨法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浙江诸暨法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浙江宁海县法院 “与法同行”传递正能量
·浙江桐庐集中捣毁18个传销窝点
·浙江公安网日均办事逾2000件 年访问量破亿
·浙江:法官与律师“春天的约会”
·浙江杭州:推广“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