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过端午已有十几个年头,遗憾的是,十几个春秋竟然也没有让城市端午在记忆里留下什么印记,到是大山里度过的那些端午节,每至端午,便翩然而至,盘旋于脑海之中。
端午渐渐走进,我又想起了大山里的那些端午节。
那时的家在兴安岭深处的小镇,镇上的冬天可真冷、真静。冷地能将耳朵冻掉手脚冻裂,静地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沉寂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小镇终于在端午时节热闹起来,这热闹不是人群的熙攘和鼎沸,而是满山遍野的翠绿新芽和艳丽粉红的达手香交相辉映,色彩斑斓。槌去冬的素衣,单调而寒冷的小镇一下子变地明亮而温暖。大山里的人们是那么珍视这迟到的春天,要在端午举行春天的盛典。像家家户户一样,妈妈早早就包好棕子,买了各色亮光纸,我们姐妹围在桌前帮助妈妈叠纸葫芦、包粽子,粉红葫芦配绿穗儿、嫩绿葫芦配红色的穗儿。鲜艳的葫芦在精心地设计中出世了。抻着葫芦的尖耳朵,深深吹口气儿,葫芦耳朵就支楞起来,挺起鼓鼓的小肚子,圆润可爱极了。终于盼到端午节当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小伙伴们就在窗外叫早,听到声音,立即起身,匆匆套上衣裤,踏着晨露,我们携手采山去了。折下枝杈繁多的嫩技、花朵厚密的达子香,俯身尽拾各色的野花儿,大山的儿女们尽情采摘春天赐予的礼物。
偶尔,清露从摇动的树枝上滑下,流入脖颈,清凉也随之沁透心脾。我们笑啊!叫啊!闹啊!慈祥的大山看着、听着,默不做声,只有鸟儿不知疲倦地欢唱。等我们疯够了,采够了,满载着下山时,脚底下是一片 "咕唧咕唧"的声音——布鞋已经变成了水鞋啦!
走在小镇的街上,随处可见系着五颜六色葫芦的绿枝插在家家的大门口,圆葫芦、方葫芦在春风中快乐地舞蹈着,达子香透过玻璃窗绽放热烈的粉红。
春天终于又回到了生活。
挂完鲜亮的葫芦,吃过香甜的棕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禁不住要深深提口气,空气里满是露水的潮湿和树叶的清香——这是端午节独有的气息。顺手摸摸书包里热乎乎的鸡蛋,估量着它在撞鸡蛋比赛中的成绩……
如今每至端午,禁不住想念那淡淡的棕叶香味儿,想念风中飘摆的纸葫芦和热情奔放的达子香。童年、少年的端午节留在了大山深处,也留在了记忆的深处,走到那里都无法忘却,无法挥去。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