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让孩子们爱上学法
江苏海安县探索普法新载体效果好
普法微电影走进教学课堂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普法微电影《觉醒》。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微电影的情节,结合平时所学习的法律知识,想一想影片中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片中李智和柳勇是怎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回去后,请大家写一篇感后感,作为这堂法制教育课的课后作业。”
5月31日,在海安县职教中心的多功能教室,数百名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普法微电影《觉醒》。海安县司法局与教育局联合,正在这里举行首场“普法微电影进课堂”观摩会。影片《觉醒》共21分31秒,讲述了两名仅16岁在校学生李智、柳勇等因交友不慎而参与贩卖毒品,后来柳勇因吸毒引起幻觉而导致车祸,李智因贩卖毒品被判刑,纳入社区矫正,最终在社区矫正机构的帮助下幡然觉醒,重新开始新的人生。
看完微电影后,很多学生陷入了沉思。在随后的随机采访中,大家对这种互动学法、寓教于乐的方式均给予好评。海安县教育局长汪宁表示,通过微电影普法,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积极性,堪称海安校园普法方式的“转型升级”。从同学们的现场反应来看,效果很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新载体掀起学法新高潮
海安县司法局长张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安一直探索将青少年学法纳入中小学基础性教育,植入学校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但如何才能切实取得预期效果呢?他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微电影是时下悄然兴起并为青少年钟爱的新生事物。
为此,他们开始大胆尝试将普法微电影引进课堂。他们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选购、创作普法微电影。并根据微电影的内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普法微电影、展开讨论、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接受法制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海安县法宣办、司法局还及时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将微电影、微博、微信、手机短信、车载流动广告等作为新兴普法载体,向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的熏陶,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女性法律讲堂受女生欢迎
“这种情况下,企业能跟小孙解除合同吗?”“不能!”前不久,一堂特殊的“女性法律讲堂”走进了海安县双楼中专,为即将走入社会、走进职场的百余名女学生送上了包括《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的“法律知识大餐”。
据悉,这是海安县司法局与县妇联、综治办、法院等联合实施的“女性法律讲堂”第三讲。讲堂以“服务妇女、宣传法律”为目标,以女性群体为对象,为她们送上特制的“法律快餐”。讲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女同学们送上关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相关法律知识,并就同居、婚姻彩礼等涉及婚姻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她们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树立法律意识,在求职及恋爱婚姻中学会自我保护。双楼中专副校长徐培根说:“在求职及恋爱婚姻中,女生一般处于相对弱势。为此,该校专门开设了女生自我保护等课程,引导广大女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这样的讲堂很受女学们的欢迎。”
开辟青少年维权绿色通道
在积极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时,海安县以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着眼点,充分发挥“青少年维权岗”作用,形成了维权与教育、预防与矫治交融的工作模式,为青少年维权开辟“绿色通道”。
对法院指定或当事人申请的青少年维权案件,海安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简化程序,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办理,确保未成年人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在刑事类业务中,对法院指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法律援助中心免费提供刑事辩护服务;在民事类业务中,通过办理青少年抚养费、教育费、损害赔偿类案件,履行法律服务保障功能,将解决青少年的生存、发展和保护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他们还通过12355服务热线,以法律咨询、案件受理等形式,为全县青少年及其家长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法制教育等服务,倾听并关注青少年的呼声,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海安县法律援助中心通过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和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先后办理青少年维权案件106件,其中办理未成年人刑事辩护案件41件,所有被告人均得到从轻减轻处罚;办理青少年维权民事案件65件,为青少年挽回损失65余万元;接待青少年及其家长、监护人来访咨询460多人次,组织法援律师和志愿者到学校上法制课20余场次。去年底,海安县法律援助中心被共青团南通市委等16家部门联合授予2011-2012年度南通市“青少年维权岗”。(记者 郑 弋 通讯员 李海建)
·南京:31部微电影展现火热检察生活
·草根网友参拍昆山法治微电影
·江苏昆山法治微电影赛事受网友追捧
·汕头市潮南警方自拍微电影《良知》,探索提升警务效能新模式
·消防微电影《勋章》杭州开拍
·江苏昆山:法治微电影为普法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