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社区民警李贵林:率2000人投身志愿群防

2013-06-03 14:42: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李贵林个子不高,皮肤稍黑,其貌不扬。可41岁的他,是一个拥有2000名注册志愿者的民间社会公益团体——阳光快乐志愿者促进会的会长。他带领团队走进山村小学、敬老院、企事业单位,走近残疾人士孤寡空巢老人身边,累计志愿服务时数约15万小时,志愿服务群众约20万人次。

  作为广州南沙一名社区民警,李贵林将社会资源与公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设立了“志愿群防”项目。从最初的少数几个人,到如今2000多人的成员规模,志愿者服务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动了身边人。

  ■人物故事

  组建志愿服务公益团体

  从小,李贵林就培养起做好事的美德:教小孩学认字,扶老人过马路,帮街坊扫门庭……直至后来考上警校、参加工作,这种向善助人的性格基因,还一直伴随在他身上。

  1996年,李贵林成了一名警察,2009年到广州公安局南沙分局,在珠江街当社区民警。身边的同事只知道李贵林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每次下班后都看到他急匆匆地离去,但谁也没有想过他是带领着2000人的志愿服务队队长。直到亚残运会申请函发到派出所时,全所民警才明白,原来他将业余时间挤出去帮助他人。

  李贵林组建的是一个叫“阳光快乐志愿者促进会”的团队,于2008年5月成立。李贵林告诉笔者,当年他在网上建了一个QQ群,结识了其他4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建了这支志愿服务队。这几年来,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团队规模越做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一次受骗,坚定志愿服务

  李贵林回忆,20年前在广州火车站遭遇的一次受骗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志愿服务的信念。那一年,他只身一人从韶关坐火车来到广州,刚从火车站走出来,几个人就团团围了上来要给他带路。到了目的地后,拉客男子向李贵林索要20块钱,李贵林一听傻了眼:带个路就要20块钱,这不是坑人吗?

  那一次在广州火车站遭遇的经历,让李贵林记忆犹新,直至后来,在他带领团队开展志愿活动期间,广州火车站也就自然而然被列为一个重要的活动服务场所。

  每到周末,李贵林便会组织三四十名志愿者到这里来,为旅客指路、提拿行李、提供帮助,并配合派出所民警开展治安巡逻。他们还及时将有关线索提供给广场派出所,除掉了不少治安祸害。

  在志愿队伍正能量的震慑下,违法犯罪分子将志愿队伍视为“眼中钉”。有一次,一帮以拉行李赚钱的几个青年,起哄抢夺志愿者服务帽,故意为群众带错路;还有一次,一名黑车司机以暴力手段向志愿者挑衅。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及时求助警方,得到了警方的大力帮助,这两起事件也成了志愿群防与公安携手维持社会治安的典型案例。

  传授治安防范技巧

  作为一名民警,李贵林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社会资源与公安工作有机结合。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期间,他设立了“志愿群防”项目,带领志愿者们走上街头、社区,宣传亚运知识,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人流量大时,南沙天后宫成为上万人的旅游、拜祭胜地,遇到小孩走失、群众中暑、群众丢失物品的情况,志愿者都及时给予帮助。

  如今,在每年大型安保活动中,都能看到李贵林团队中志愿者的身影。在李贵林看来,志愿者的工作,要起到辐射作用,带动身边人加入到群防队伍中。以交通协管为例,志愿者们在街头站岗协助疏导交通时,还动员违规市民现身说法,现场担任志愿讲解员,宣传交通法规,效果显著。

  李贵林也会给团队成员上课,将他长期在治安防范一线的经验、技巧传授给大家。比如,如何识别可疑分子、如何盯梢报警、如何巧妙提醒群众防范身边的小偷等等。

  得知李贵林的事迹后,南沙区公安分局团委主动联系了李贵林,愿为其开展的群防群治志愿服务提供资源支持。有了组织支持,让李贵林更加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如今,他正在认真学习使用飞信、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推动志愿团队工作更上一层楼。

  李贵林: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对话

  李贵林: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南方日报:组建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不是容易的事吧?

  李贵林:一路很艰苦,一开始只有5个人,慢慢地不断有人加入进来,队伍开始壮大,到现在有2000多人。

  南方日报:你是警察,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从哪里找时间去做这些志愿服务?

  李贵林:我都是下了班或是周末去做活动,没有影响我的本职工作。而且,时间就是挤出来的,帮帮别人,举手之劳而已。

  南方日报:有人说你傻吗?

  李贵林:当然有,有人说我为了出名,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企图,我想,我做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

  南方日报:你做志愿服务的事情,单位领导、同事知道吗?

  李贵林:一开始不知道,我也没有告诉别人。后来领导知道后,还有所顾虑,找我谈话,提醒我不要用公安的名义去筹集资金,我告诉领导,您放心,我都没有去拉赞助,都是别人主动找我的,哪些事情不能做,这一点我心里很清楚。我也知道领导的提醒是善意的,也是为我好,怕我的志愿活动做着做着变了味。

  南方日报:办活动要经费,还有一些人力、成本开支,这些你是怎么解决的?

  李贵林:我们收会费,每年收10块钱左右,作为开展活动的一些基本支出经费,比如买水、买盒饭等等。我想,有钱就多做点,没钱就少做点,实在需要做的,那就自己先垫点。我总是认为,做志愿服务并不需要花很多钱,比如,到养老院给老人按按肩、捶捶背、聊聊天、唱个歌跳个舞什么的,都是不用花钱的吧,只要你愿意做,问题都能解决。

  南方日报:你的队伍注册有2000多人,流动性大吗?

  李贵林:很大,其实这2000多人,经常能出来参加活动的,也就那么百来号人。我的宗旨就是“以志愿精神为之”,你愿意来,你就做,绝不强求。对连续三个月不参加活动的骨干,我就劝他们不要做了。

  南方日报:有过放弃的时候吗?

  李贵林:有,那是在团队运作遇到极大困难的时候。但是一想到这么多年走过来不容易,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我的老婆、儿子也和我一起做志愿活动。我13岁的儿子对他妈妈说,其实我挺佩服老爸的,原来我还以为他只是做着玩,没想到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

  南方日报:这么多年志愿工作,你收获了什么?

  李贵林:我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做的只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收获了一份快乐,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感觉非常快乐!

  南方日报:你打算做这项志愿工作到什么时候?

  李贵林:一直做下去,做到干不动为止。

  他印象

  41岁的李贵林,做警察20年,默默做志愿服务6年。这样的事迹,让听者着实感到惊讶。当今的基层民警,背负着那么重的工作压力,能把本职工作完成好已是不易,他竟还能坚持做志愿工作多年,令人敬佩。而这项我们认为很难的事情,在李贵林看来,却仅仅是举手之劳。采访中,他说了一句大白话:咱有钱的时候就多做点,没钱的时候就少做点;有时间就多做点,没时间就少做点,真不难。的确,如果人人都能担当一点,那么,建平安社区的目标就不会很远。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群众满意是考核社区民警的唯一标准
·“七步工作法”——贵阳市社区民警的工作宝典
·群众满意是考核社区民警的唯一标准
·各地积极开展优秀社区民警评选
·连云港盐坨社区:16名信息员助力社区民警
·郑建荣:脸上总挂着笑容的社区民警

·郑建荣:脸上总挂着笑容的社区民警
·梅河口社区民警侯睿真心帮扶贫困老年夫妇
·社区民警拉祜山寨学采茶
·武汉细心社区民警顺藤摸瓜挖出一毒窝
·刘小勇:爱管小事的社区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