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黑龙江

黑龙江警方侦破全国首例通讯录系列敲诈勒索案

2013-06-03 14:12: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多地群众报案,称受到电话恐吓,对方向其敲诈勒索钱财;此类案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恐慌情绪,其中数名受害者电话不敢开机使用,更有极个别受害者躲避至外地。案发后,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高度重视,按照“严厉打击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刑事案件,更多更好的侦破民生案件”为宗旨,迅速成立专案组,积极开展各项侦查工作。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辗转北京市、河北省等多地,经过十余天的奋战,于日前在北京市怀柔区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初步查明,仅2013年前四个月,其实施的敲诈勒索犯罪就涉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害者高达1303人。经过深入工作,专案组又将其上游非法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抓获,现场收缴200余本各类纸质通讯录、近百万条电子信息数据等大量物证。

    通过对一年来黑龙江省报警案件统计,结合案件的侦破情况,此类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购买到的通讯录等公民个人信息,拨打受害者电话后,直呼受害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家庭住址后,自称是“黑社会”成员,说受害者得罪了人,受雇佣要打折其腿,如果想“平事”就给兄弟们拿点钱。部分市民出于恐慌心理,给嫌疑人汇款欲求“息事宁人”。

    分析嫌疑人实施此种敲诈勒索犯罪,屡屡得手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制造紧张情绪,诱导群众受骗。嫌疑人拨打电话时,往往说自己就在其周围,或是同一个城市,或是当地某个地标性建筑物附近,让受害者感觉危险就在身边,制造出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威胁的假象,趁机实施敲诈犯罪。二是编造恐怖信息,降低防范心理。针对公民信息中的职业、身份等特征,编造出群众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引诱受害者自认为真的因得罪同行、熟人等。例如,嫌疑人针对从事医护人员,就编造出“你做的手术挺好啊,让我兄弟多遭了不少罪”等具有职业特点的恐吓信息,诱骗当事人信以为真。三是夸大犯罪事实,虚构可信空间。在缴获的公民信息中,有大量群众购车、购物的数据。嫌疑人实施敲诈勒索时,说出当事人车辆的牌照号码、车型等特征,以不给钱就砸毁当事人的车辆先作为教训等进行要挟。

    专案组在抓捕实施敲诈勒索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之后,深挖线索、乘胜追击,对向其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上游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成功抓获,收缴到大量纸质及电子版的通讯录,内容涉及企事业单位、校友、同乡会等群体的职务、联络方式等。

    一本普通的通讯录,每个市民都会有几本,但如何以多种方式流入到犯罪分子的手中呢?

    由于人民群众的疏于防范,随意将闲置、过时的通讯录扔到垃圾堆或者当废品卖掉。废品收购人员便将旧书挑拣出来,以高出废品多倍的价格销售给旧书收购商贩,再通过旧书商贩卖给收集公民信息的不法群体。一本不起眼的通讯录,流通到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不法推销人员手中,往往价值增加到数百至上千元。

    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特别提醒广大群众,妥善处理涉及自身公民信息的通讯录、联络手册,且不可一扔了之,提放自己和周围亲友的信息泄露到不法分子手中,实施敲诈等犯罪。当接到冒充“黑社会”、“领导”等实施敲诈、诱骗钱财的电话后,不要慌张,积极进行核实,并拨打电话进行报警。(记者杨沼畔)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黑龙江侦破利用通讯录敲诈勒索案件
·最高检: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敲诈勒索重罪处断
·肖烨、赵红霞等6名被告人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提起公诉
·严打"网上碰瓷"族 职业差评或构成敲诈勒索罪
·施工现场闹市 敲诈勒索领刑
·[视频两高就“敲诈勒索”发布司法解释

·[视频两高就“敲诈勒索”发布司法解释
·两高司法解释:严惩冒充新闻工作者敲诈勒索
·两高出台办理敲诈勒索案件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