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黑龙江

哈尔滨:室内禁烟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2013-06-03 12:18: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5月31日,作为国内首部规定包括办公场所在内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地方性法规《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正式实施,至今已满一年。这部被誉为“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黄金样本”的法规给哈尔滨市的控烟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执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今后控烟工作将有何突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从行政推动转变为依法防烟

    “哈尔滨早在1996年就有防烟条例,但执行效果不太好。从去年5月31日开始,防烟行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行政推动转变为依法防烟。”哈尔滨市控烟办主任张敬东说。

    “从国际防烟经验看,实现有效防烟,一是政府要有决心,二是要有一部规范的法律,三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张敬东介绍,哈尔滨市一年来控烟最大的成绩就是形成了一套组织网络、一套执法网络和无烟场所网络。“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各区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也组建了专项工作机构。一年来,市防烟办共下发11个防烟方案,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文新局、市网安支队、市消防支队等执法部门把防烟作为一种工作常态,定期到所辖区域进行检查指导。

    各类媒体不惜版面和时段播放控烟公益广告,几乎每个公共场所都设有控烟海报和温馨提示,在全国率先推出12320防烟监督举报投诉电话。《条例》实施一年来,曾经烟雾缭绕的冰城,空气清新了许多。

    部分公共场所还有人吸烟,但呈下降趋势

    “《条例》实施一年来,最明显的变化是防控二手烟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哈尔滨在控烟上取得的重大进步。”张敬东说。

    今年1月至5月,哈尔滨市对餐饮、学校、医疗机构等185家室内公共场所355个点位二手烟残余情况分三次进行了PM2.5监测。结果显示,各公共场所监测均值逐次下降,合格率逐次上升,其中餐饮大厅首次检测合格率仅为9%,而第三次检测合格率上升到80%。

    虽然室内无烟环境创建整体效果显著,但并不排除部分“死角”的存在。在南岗区嵩山路的一家小餐厅内,墙面上悬挂着“关爱生命 远离烟草”的提示和“室内禁止吸烟”的海报,但还是有不自觉的食客点起香烟。当记者问负责清理工作的服务员为何不劝阻时,服务员表示,客人没说话,老板没说话,谁愿意惹这个麻烦?

    在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记者看到,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随处可见散落在地的烟头。在该院门诊楼的出口位置,悬挂着醒目的“禁止吸烟”和“无烟医院”标志,但仍有不少烟民在吞云吐雾,而不远处的一个角落就是该院的“吸烟区”。

    “吸烟是一种多年形成的不良习惯,戒烟也需要一定的过程,3—5年的时间才可能转变。”张敬东说,虽然部分公共场所还有人吸烟,但这种现象在呈下降趋势。

    下一步将把控烟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

    在今年国际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的冰雕烟草广告,一度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哈尔滨控烟办协调旅游局、国资委等部门于1月9日将烟草广告拆除,这成为哈尔滨市控烟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

    “哈尔滨机场进入安检前的环节,已经实现了室内全面无烟,吸烟的人都在候机楼前的室外吸烟点吸烟。现在,经过安检后的候机区,还设有吸烟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向。”张敬东认为,哈尔滨控烟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让大家都能站出来对室内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说‘不’”。

    据了解,哈尔滨下一步将把控烟纳入绩效考核,建立行政问责、重点工作督办等制度。在有代表性的公共场所建立监测点,并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同时建立全面的防烟监督评价体系等。

    “《条例》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无烟场所,目前餐饮企业问题最多。”张敬东说,我们将把室内无烟环境创建纳入政府部门的目标考核,把防烟执法检查变成一项各个场所和部门的自主性工作。“这项工作是今年的控烟重点。”(记者 袁泉)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天津控烟条例实施一年 有些禁烟场所仍冒烟
·世界禁烟日:禁烟控烟 如何落到实处
·禁烟控烟 如何落到实处
·国外禁烟有妙招关键在执行
·天津:95%的人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新加坡扩大禁烟范围

·新加坡扩大禁烟范围
·天津:95%的人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禁烟不能只依赖发文
·禁烟区吸烟罚500元,管用吗
·江苏拟立法公共场所禁烟违规个人最高罚200元
·沈阳宣传烟花燃放安全 放违禁烟花将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