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才能防止被骗,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电信诈骗及网络案件侦查中队副中队长翟宝宇认为,老年人首先要有很强的防骗意识,遇到不寻常的事先打个问号,不确定的都和儿女或者身边年轻人多问问。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应多掌握一些识破骗局的小技巧。
作为老年人,一定不要相信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神话,凡是免费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参观等活动,背后往往都伴随着花钱买药、投资入股之类的目的甚至陷阱。特别是当一种药品被称有“神奇功效”,一项投资号称有10%以上的高额年收益时,就更加不能盲目相信。
对于保健品类的诈骗手段,识别真伪其实并不困难。保健品当作药品卖的,只要认真核对包装盒上的批准文号便能辨别,凡是药品,包装上一定有“国药准(试)字”的文号,而保健品的批号则是“卫食健字”。此外,药品真假可登录国家药监局的网站,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数字进行查询,查不到的便是假药;查询到的,也要仔细核对批准证书上载明的药品是否与销售的药品一致、治疗病症是否一致、生产厂家是否一致、证书是否还在有效期内等。保健品的优劣,可以重点查看其包装是否有“小蓝帽”保健食品标识,是否有“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等忠告语,也可以登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查询条形码以辨别制造商真伪。但归根结底,老年人要购买保健品、药品,还是要尽可能去有信誉的商场和药店购买,没见过的药品、保健品先去医院咨询医生后再做决定。
对于电信诈骗,老年人应记住公民无论涉嫌什么罪名的犯罪,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不会要求其进行转账;公安局有办公地点,有报警电话,老年人在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后,不要着急按着骗子的指示转接电话,而应挂掉电话,拨打110或派出所的问询电话,向民警求助。
老年人如果平常不经常上网、无法熟练操作网银等软件,就尽量不要随便点击下载和保存,否则容易使电脑中病毒,也容易为骗子打开转账的方便之门。(记者 黄洁 实习生 孔一颖)
·警惕保健品市场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躲避非法集资陷阱 保持冷静是良药
·警惕街头路边的“充话费返话费”陷阱
·网络兼职暗藏多种陷阱【案例回放】
·警惕“无抵押贷款”和网购机票诈骗陷阱
·当投资理财遭遇“诚信陷阱”
·当投资理财遭遇“诚信陷阱”
·福建晋江:踏“铜钱陷阱”如身临其境
·出门游玩提防“低价陷阱”
·北京检方披露典型网络犯罪案件 征婚购物陷阱多
·“五一”出游 网上订票订酒店警惕钓鱼陷阱
·防骗提示:切莫掉入“操作提示”的N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