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长桌,两把座椅,5个演员,一出好戏。几天前,在烈日的炙烤下,“法律大篷车”驶进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海运仓社区,质朴无华的舞台上,一场别出心裁的“案例真人秀”揭开了普法宣传的帷幕。
“你看他这人多无赖!明明卖的食品有问题,还死不认账,余大妈,您说我该怎么办?”“嘿,有本事你告我去、告我去!”舞台上,店主继续耍着“无赖”,引来台下笑声不断。“你先别急,我们手里有小票啊,咱有证据就能找消协投诉他!”余大妈胸有成竹地说着,就拉着怒火中烧的“受害者”走下了台。
这个妙趣横生的小品,名叫“祸从口入”,演员就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的4名法官和一名社区居民,他们风趣幽默的表演赢得台下一片掌声。社区居民的笑谈中,郝丽新女士感慨道:“这样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我还是头一次参加,对那些不太会使用网络的中老年人而言,看表演学法律非常有帮助。”
小品过后,紧接着一段铿锵有力的音乐片花打断了人们的笑谈,“法律大篷车”保留环节“锵锵二人行”隆重登场。“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消费者遭遇损害找谁赔?赔多少?怎么告?怎么赢?且由我们来告诉你。”两位民六庭的法官做起了诙谐幽默的主持人,妙语连珠、一捧一逗间,已将小品中所涉及的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穿插其中的现场竞答环节,也为现场的活跃气氛增色不少。
“喝的奶有异味,甚至闹了肚子,该咋办?”法官小赵举着奶瓶疼痛地问道。“维权啊!”居民们笑道。然而当居民开始维权时,真正的“麻烦”来了。“您有购物小票吗?您喝剩的牛奶还有吗?喝了一口有异味,剩下的奶有及时放回冰箱保存留证吗,还是放在常温下了?”法官们步步“逼问”,实际上说出了一系列维权过程中必须要保留的核心证据,没有了证据,维权很可能变为空谈。
记者注意到,正当普法节目演得如火如荼中,舞台正对面,一排长桌,婚姻、继承、分家析产、赡养和交通事故5个板块,则为社区居民们奉上了一顿美味的“法律自助餐”。看完表演的群众纷纷围到长桌前,将自己的相关疑问一股脑儿抛给了法官。法官们针对不同问题给出详细解答,询问者听得认真,时不时点点头,表示理解。
二中院民六庭副庭长左峰告诉记者:“‘法律大篷车’是北京市二中院民六庭创新性普法宣传服务,通过与群众分享法律的过程实现亲民化互动,改进传统大讲堂式普法,使民众真正怀着兴趣学法。‘法律大篷车’活动目前已开展至第三期,每期不同的主题都是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专门设定,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各不相同,多样而灵活。而此次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题的小品表演‘案件真人秀’环节还是第一次尝试。”
活动结束后,社区居民纷纷表示,以前购物时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想去维权,但是找谁投诉,尤其是如何在前期就保留好权益受损的证据等这些问题,并不清楚。现在听法官们这么一讲,知道以后怎么才能有效维权。(记者 黄洁 实习生 韩筱)
·北京二中院将心理辅导引入未成年人民事案件
·北京二中院“周瑞生司法为民先锋号”远郊普法送温暖
·北京二中院组织汇编“青年法官培训教材”
·北京二中院让青年成长有方法
·北京二中院列举十大误区 为劳动者维权“把脉”
·北京二中院知识产权审判服务首都文化产业调查
·北京二中院知识产权审判服务首都文化产业调查
·北京二中院完善保全工作规范论证会综述
·北京二中院调研发现商标侵权案九成为售假案
·北京二中院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承诺
·北京二中院构建党员激励关怀长效机制
·北京二中院着力构建党员激励关怀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