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中央动态

刘奇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理论支持

2013-06-01 16:48: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求是》杂志 

  四、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战略重点。建设创新体系,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学术发展道路,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推动建立植根民族沃土、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家园。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加强基础研究,打牢学术根基。没有扎实深入的基础研究作支撑,学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就难以持久。纵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基础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往往孕育着新的学术变革,不仅能催生新的研究领域、思想观点,而且会极大改变学术的概念范畴、话语系统。要从战略上重视基础研究,立足中国学术实际,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实施一批“高、精、尖”重大基础科研专项,增强学术发展后劲,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我国学术原创能力。要积极为基础研究创造良好条件,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研究基地,加大投入、加强扶持,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安心基础研究、乐于基础研究。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很重要的是构建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学术话语问题,表面上是一个“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问题,实质上则是一个涉及思想传播、价值认同、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就难以在国际学术交流交融交锋中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就难以抢占世界学术制高点。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这是开展学术研究、赢得话语优势的丰厚资源。我们要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自信,建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要秉持中国立场,坚持开放包容,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主动回应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话语。现在,国际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构建和对外宣传阐释,着力构建让世界听得懂、能信服的理论和话语,让国际上了解和理解中国道路、中国制度。要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既要积极“发声”、又要善于“发声”,既要阐述学术见解、又要传递中国理念,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

  国家社科基金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力抓手,是团结凝聚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要平台。要按照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注重科学管理、服务专家学者的要求,把政治上的严要求和学术上的高标准结合起来,把多出精品力作和培养优秀人才结合起来,把完善资助机制和弘扬优良学风结合起来,把加强科学管理和服务专家学者结合起来,增强示范性、导向性和权威性,做大做强国家社科基金,把广大社科工作者更好地凝聚起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刘奇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刘奇葆: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主旋律
·刘奇葆: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
·刘奇葆: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刘奇葆:坚定不移推进“扫黄打非”深入开展
·刘奇葆:以宣传十八大精神为主线 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刘奇葆:以宣传十八大精神为主线 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刘奇葆将出访朝鲜、老挝、越南三国
·刘奇葆的“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的永恒使命
·刘奇葆:更加主动写人民说人民唱人民
·刘奇葆慰问省委机关武警中队退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