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城乡统筹从源头治理
唐家岭,北京著名的城中村,位于海淀区北部,本地人口5000人,却聚居了5万多流动人口。
然而,环绕着首都的三、四、五环,20年间逐步聚集起不少这样的“唐家岭”。流动人口的无序集聚,“火烧连营”的安全隐患,叠床架屋的笼居困境,刑事高发的特殊状态,被社会学家称之为“城市病灶”。
面对以唐家岭为代表的一批城乡接合部重点村的社会管理和安全治理难题,北京市没有就平安抓平安,而是把平安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一并考虑、共同推进,用建设的思路来彻底解决影响平安的源头性问题。
2010年2月26日,北京市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把唐家岭、天竺、夏家胡同等矛盾最突出、问题最典型、社会影响最大的50个村庄,作为城市化工程的首批重点村。
“历时两年,投入2000亿元进行的重点村整体改造,农民成为了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和市场主体。”首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旧村拆迁后,每位村民都分到了50平方米的回迁房、近30万元的补偿金,同时还享受到50平方米集体产业用地的永久股份。村民成为有资产的市民,并享受市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21.3万名农民一次性融入到了首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记者了解到,北京还同时加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开办打工子弟学校、建设公共租赁房,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农民房屋出租,以及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等,维护了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改善了流动人口居住生活环境。据统计,共拆除违法建筑约300多万平方米,基本遏制了私搭乱建。
山西:
以“小平台”掌控“大平安”
2013年5月2日下午,山西太原市榆次区榆液社区的一个住宅小区工地,在修正路基的过程中一时疏忽,不慎切断了一处污水管道,造成附近柳巷街居民无法排水,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很快,这一信息被负责该区域的网络长郑旭艳及时捕获。马上赶到现场的郑旭艳立即向居民了解情况并拍下照片,并迅速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发出信息。
“008网络长郑旭艳刚刚报告,多位居民正在向顺城一品工地聚集,事态随时有严重的可能。”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管理员立即通过视频电话,向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作了汇报。
“根据网络长的信息,我意识到这不是件小事,不尽快解决就会出乱子。”在确认此事必须由多个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后,榆次区路西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海燕决定再向上一级平台、榆次区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汇报,请求协调处置。
接到报告并了解整个情况后,榆次区综合办主任、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史东军当即协调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化解矛盾。
从最基层的网络长到3级平台之间的联动,只用5分钟就形成了有效的处置预案,最终解决了群众的诉求。以往,像这样的问题,通常是问题报上去,隐患留下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最终小隐患酿成大事件,这就是过去基层工作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不着的看不见”的状况。
据史东军介绍,由于平台的运行,从网络到3级中心实现了“六步闭环”,就是在网络内发现问题后,即依次进入规范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等6个环节。“这为基层做什么、怎么做提供了有效路径。”史东军认为。
据了解,2012年山西全省推开了县、乡、村3级平台的建设,作为“用一年时间、分三步走”的战略决策,使全省的平安建设具备了更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更迅速的反应处置能力,以此夯实基层基础更稳固的平安,实现了平安建设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
吉林:
打造人民群众追求的平安
赵月是吉林长春市南关区白屹社区的301号网格长。2013年1月12日,赵月在走访时发现,由于冬天雪大,夏威夷小区拐角处路面积雪有冰,老人小孩都不敢出门,她用手持信息终端把情况反映给了南关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中心,市政部门马上签收,不到两个小时,就把积雪全部清理干净。
目前,长春市南关区已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络4级平台,网格长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第一时间上传到平台上,相关职能部门会第一时间签收和处理。“我们网格长会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核查,如果核查不满意的话,相关职能部门可要求重新办理。”赵月说,现在居民普遍反映每当有问题有困难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非常满意。
尊重民意论平安,在吉林省已经成为上下的共识。
“做好每一件事、为每一位居民服务,是南关区创新社会管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一个理念。”长春市南关区委书记、区综治委主任王铁茗说:“我们把干部服务质量的评价权交给老百姓,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指标,按照市委人性化、信息化、网格化的要求,全区形成了“机关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网格转、网格围着百姓转”的平安建设格局,实现了两个回归,即:为民宗旨的回归,公仆角色的回归。
“群众的评价才是社会平安的根本标准。”吉林省绩效办副主任李中新介绍说,2011年,吉林省就把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纳入了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占绩效管理考评共性指标总分值的五分之一。对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取消当年评选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的资格。群众安全感排在全省后10位的县(市、区),责令限期整改。其中,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直接作为单项分值计入考评,引导各级政府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眼睛向下,更好地服务群众。
湖北:
依靠“天眼”守望荆楚大地
2011年12月1日下午5点32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在湖北武汉市雄楚大街某银行门前的人行道上骤然响起,打破了黄昏时分的宁静,这起恶性爆炸事件造成过路群众2人死亡、10多人受伤。案发后,一场信息化缉凶战旋即展开,被称为“天网工程”的全城视频监控系统迅速锁定了嫌疑人。
如果说遍布武汉市的“天眼”充当了这场信息缉凶战的“排头兵”,那么,备受当地群众关注的政务微博“平安武汉”的发力,则发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特殊功效。“仅10多个小时之后,根据一条群众提供的线索,我们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武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二大队大队长张波说。
12月16日,专案民警雷霆出击,一举将犯罪嫌疑人擒获。至此,轰动全国的12·1案件宣布告破。
这起案件的成功告破,与近年来平安湖北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如今,仅在湖北武汉的街头,就有25万只“天眼”在日夜“放哨”,守护着城市的平安和谐,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域级全数字化监控系统。武汉市还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全国公安机关第一支视频侦查队伍——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
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负责人说,过去,便衣侦查打击街头犯罪靠“脚板”,靠抓现行,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在,依托视频监控“天网”,人机互动,可视化指挥、视频导侦和情报研判“三位一体”,最终实现对街头犯罪的“零距离”打击。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全省互联互通“一张网”,视频监控系统中心管理平台达105个,监控探头总数增至73万个,省指挥中心可以直接调用的探头数达8万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