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防灾减灾:找寻以儿童为中心的“视角”

2013-06-01 10:52: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气象局网站 

  两长一短的哨声一响,北京市东北旺中心小学的学生一手捂嘴,一手护头,立刻蹲在桌子旁。又是一阵哨响,同学们拿起座位上的坐垫,顶在头上,按照不同的线路跑到操场等待“救援”。与此同时,作为应急救援志愿者的同学,疏散后迅速跑到应急物资储备库,将帐篷和支架等物资搬到操场空旷处并搭建完毕,供灾后指挥和伤员救护。

  把儿童作为地震疏散演习的主角,有多少学校能做到?

  儿童是易受灾害影响的脆弱人群,也是防灾减灾不可忽视的重点群体之一。当灾害来临时,他们是否具备逃生知识和技能?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离孩子有多远?

  似乎并不远。中国气象局幼儿园小班的萌萌告诉记者:“要是下大雨了,妈妈没来接我,我就躲回幼儿园的屋子里做游戏;要是在路上,突然下冰雹,我就左边领着爸爸的手,右边领着妈妈的手……”孩子是具有很多想象力的,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们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如成人,但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想到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去面对灾害。

  但是,似乎又不能说防灾减灾离儿童很近。比如,从防灾减灾教育推进的时间来看,“这一课补得有点晚”;从深入程度上来说,很多儿童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安全应急类的图书仍然在书店遭到冷遇,迟迟没有“热乎气儿”……

  儿童防灾减灾怎么做,才更好?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科普部主任邵俊年有自己的看法:“防灾减灾教育的主体还是应该在教育部门。如果教育部门将气象防灾减灾等内容作为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那推广起来就好办了。”

  浙江省岱山县秀山小学的老师邱良川在接受采访时,对以上观点做了延伸:“现在教育部门对安全问题是很重视的,但是在这个‘安全’里,似乎没有把气象安全真正纳入进去。如果气象部门能把‘安全气象’这一‘产品’送进学校,那就太好了。”

  一个“好办了”,一个“太好了”,在两人感叹的语气里,更多的是对儿童防灾减灾教育及行动深入实施的期盼。

  而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在做了大量工作的同时,是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呢?“针对儿童进行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似乎还没有达到常态化,通常只是在世界气象日或者防灾减灾日集中进行。”市民的这一困惑也许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拉近与防灾减灾的距离,不可一蹴而就,但可细水长流。比如,浙江省气象局最近举办了“我与气象”征文比赛活动,邱良川说:“最后交上来1600多篇作品,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通过写作,确实增进了对气象知识的了解,效果很好。”还有很多地方的幼儿园老师带领小朋友观看防灾减灾主题儿童画展。这些未雨绸缪的事前教育,都有可能让孩子在灾害面前有所作为。

  诚然,从气象部门的角度来说,谈到气象防灾减灾,话题自然会落到气象科普上。“说到底,一是科普宣传问题,二是行使政府职能的问题。”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科普部的康雯瑛说,“做好精确的预报,及时提供预报预警信息,是气象部门为整个社会防灾减灾出的最基本的一份力。”在科普方面,我们真诚地输送了很多营养丰富的气象知识,但我们缺少一种“色香味”俱全的“烹饪”方式,一种以儿童为中心视角的防灾模式。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若想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视角,也许还需政府、社区、学校、家庭更好的“站位”。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北京市民政系统积极开展“5·12防灾减灾日”活动
·[专题]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构建和谐平安家园
·防灾减灾重在日常
·[视频]5.12防灾减灾日:温大举行消防应急避险演练
·珍惜生命远离灾难 江西防灾减灾救灾转变与思考
·广西高院“六一”前夕为留守儿童送节日礼物

·广西高院“六一”前夕为留守儿童送节日礼物
·河南:法官“家长”在身边 留守儿童不孤单
·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的安全困局
·6000万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保护儿童权益需全社会联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