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群防群治为140万罗湖人编织“平安网”

2013-05-31 16:05:4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深圳特区报 

    “以前附近治安差、家中多次被盗,晚上可以不锁门睡觉,因家中已无物可盗;现在治安环境好了,晚上也可不锁门睡觉,因为治安已经做到家里啦。”昨日,家住比华利山庄的居民周阿姨向记者戏说了这样一番话。

    治安变好了,邻里纠纷少了,社区和谐了,这是周阿姨和罗湖区东晓街道比华利山庄、木棉岭社区、马山社区、东湖街道金岭社区等许多居民的共同感受。而“既当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的身份,则让居民们深切体会到了“群防群治”的真正涵义。

    近年来,罗湖区从群众需求出发,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探索群防群治工作的新方法。2006年,罗湖区治安联防协会成立,是经市民政部门审批的全市第一个治安联防的民间自治组织。7年来,“德育义工队”、“巾帼巡逻队”、“老兵巡逻队”、“同乡村流动党支部巡逻队”在罗湖四处生根,“红袖章”、“红马甲”、“蓝马甲”成为罗湖社区和街头的动人风景,由此聚合成的巨大能量,更像是一道道“铜墙铁壁”,有力地为“平安罗湖”建设保驾护航。

    镜头1 比华利山庄:

    歌声笑声取代了麻将声和吵架声

    1996年,印尼归侨邱小凤在东晓街道比华利山庄买下房子之后感觉“被骗了”。山庄地处二线插花地,1996年至2003年间,仅盗窃案就发生了150余起,还发生过暴力案件,这样“糟透了”的治安情况和恶劣的小区管理,让山庄房价暴跌五成,1/3的业主因无法忍受,低价贱卖了房子搬离山庄。

    在这种情况下,邱小凤和7、8个一起跳舞的阿姨决定组织义务巡逻队,协助保安管好小区治安。为了保证保安员夜间巡逻方便,她把自家买菜的自行车送给了保安员。2003年,社区成立了“红马甲”义工队伍,邱小凤又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人和待业人员40余人加入,在片区民警的带领和指导下常年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开展公益活动、义务巡逻和法制宣传,积极发动社区群众参与维护辖区治安秩序。

    “以往这里经常听到的是麻将声、吵架声、打架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歌声、笑声与掌声。”邱小凤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义工、参与社区的群防群治,不但治安秩序日益好转,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居民的文明意识与日俱增。

    针对华丽小学留守儿童较多,2007年,绿景社区成立了德育义工队,让家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一坚持就是5年多。家长们自发赠送了一面“情系华丽教育,共创和谐社区”的锦旗,衷心感谢义工队对保证师生安全做出的努力。居委会还和义工一同举办了“四点钟学校”,安排社工和义工辅导下课后无人照管的学生,解决社区上班族的后顾之忧。

    镜头2 金岭社区:

    “红袖章”巡逻队成功调处99%矛盾

    金岭社区地处东湖街道管辖内,占地面积1.24平方公里,地形复杂,有三个居民住宅区位居石牙山脚下,危险边坡达20多处,1万5千余总人口中,流动人口占92%,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插花地”,也是治安隐患的重灾区。

    这一切在该社区“红袖章”女子巡逻队成立后悄然发生了变化。2008年,陈玉等8位居民在社区工作站支持下成立巡逻队,由此拉开了金岭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探索,也是罗湖区开展社区自治、群防群治的有益尝试。

    巡逻队成立之初只有6名老党员2名群众,在区委、区政府和东湖街道办的支持下,如今已发展到5支巡逻队和一支近百人的纠纷调解队,以退休人员、下岗职工为主要力量。巡逻队分成5组,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每天自觉巡查两次,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卫生死角,便及时报告到工作站、管理处和社区民警。近3年来,金岭社区各类矛盾纠纷284宗,由“红袖章”参与并成功调处的有282宗,调处成功率在99%以上。

    镜头3 洪湖流动党支部:

    引领万余同乡共建平安社区

    东晓街道湖北洪湖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6月,是一个以湖北省洪湖市籍流动党员为主组成的基层党组织,所辖同乡约一万余人,分布在东晓木棉岭、马山社区,主要从事出租车运输。

    其党支部书记胡桂梁回忆说,这两个社区属于二线关口插花地,在2003年以前几乎是个“三不管”地带,环境脏乱差,黄赌毒、入室盗窃、打劫等时有发生。在东晓街道和罗湖区综治办、公安分局等部门支持下,居民们决定走群防群治建设平安社区的道路。

    具体做法是:以支部党员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三大作用,让党员在群防群治、社区自治中担当重要角色,成立党员治安巡逻队并兼职派出所的治安信息员。2012年,在流动妇联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一支“巾帼妇女义务巡逻队”,与党员巡逻队配合,使得辖区警情大幅下降,治安环境大为好转。

    以前,木棉岭社区没有大型活动场所,的士司机下班后大都打牌赌博。党支部积极反映同乡们的心声,和社区工作站、街道党工委沟通,成立了洪湖流动党员党支部篮球队。在街道扶持下,党支部还引进了珠宝企业,为的哥的家属提供了就业岗位。

    《罗湖区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方案》即将出台

    今年将建5万人规模的群防群治队伍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冯庆 通讯员 方成军)通过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方法,2012年,东晓街道辖区“110刑事警情”、“黄赌毒警情”较之2011年分别下降了21.5%和12%。日前,罗湖区召开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现场会,在推广东晓街道等典型经验的同时,还部署了《罗湖区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方案》。罗湖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倪泽望,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吴裕中,区委常委李映中,副区长、罗湖公安分局局长孙辉等出席会议。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些历史原因,东晓街道以插花地、城中村、老旧住宅区为主,市政设施严重老化缺失、流动人口多、治安隐患大。2012年,东晓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群众力量,采取“壮大一支队伍,推进两项建设,抓好三个环节”的“一、二、三”工作法,通过政、警、民三方携手联动,实现了社会治安水平、邻里和谐程度、居民满意度三方面同步提升。

    据了解,根据即将出台的《罗湖区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实施方案》,罗湖区今年将把群防群治力量按照人员构成和职责,划分成“大保安”队伍、平安志愿者队伍、出租屋综管员和楼(栋)长队伍和其他志愿服务队伍等4支主要的群防群治队伍。同时,采取建立动态档案、构建活动阵地、规范培训管理、突出防控工作、加强服务宣传、物防技防配套、完善长效机制等七项措施保障方案的全面实施。今年,全区群防群治队伍总数将达到5万人,平均每个街道5000人。

    “促进平安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有序的期盼,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倪泽望要求,全区各单位要切实认识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改革创新,将全社会的力量有效整合到“平安罗湖”创建这项系统工程中来,促进群防群治队伍管理规范化、效能最大化,不断提高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