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陈桂武审查立案庭移交的案件时,发现起诉离婚的原告小军(化名)和被告小燕(化名)都是盲人。通过与当事人沟通,办案法官觉得两人离婚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引起的口角和猜疑。
由于双方视力残疾,到法院多有不便,法官和代理律师一行便来到了小军家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两个人相知相爱不容易,组成家庭更不容易,因为小事而使家庭破裂太让人痛心……”一番好言相劝,两人化解了矛盾。
辖区内的南小街沿街有很多商铺,楼上的居民对商铺意见很大:噪音问题、油烟问题等等。很多业主便拒缴物业费。民二庭每年有五六十件案子都是物业诉业主不缴纳物业费的。
“如果坐堂办案,事实和法律关系都很明确———享受物业服务,必须缴纳物业费。但如果简单办案,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将矛盾激化。”民二庭审判员霍金德说。
为了将矛盾处理彻底,对于类似的案子,城东区法院法官都是走进小区,到业主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对涉及矛盾的业主、商家、物业反复做工作:劝说商家要讲公德、减少对业主生活的打扰;劝说物业要尽责任;劝说业主要体谅,缴清物业费。经过耐心细致的协商,这类案件基本上能调解解决。
陈桂武说:“司法为民,主要体现在便民、利民的各种举措上,因为我们处理的都是民事纠纷,大多是老百姓之间的琐事、杂事,这些事情法官从细微处入手,多做一些调解工作,会为案件的成功解决奠定一定的基础。”
今年年初,西宁市两级法院开展了“躬下身子、立起公信”司法实践活动,这是提升全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促进全体干警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为人民司法的意识,积极完善为人民司法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为人民司法的工作能力,切实解决为人民司法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全市法院司法公信力。
为此,城东区法院要求法官增强司法为民意识,筑牢司法为民情怀,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司法工作全过程。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名法官和工作人员要将深厚的群众感情渗透在立案、接访、开庭、执行等每一个岗位和环节,要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落实司法为民,努力做到为民解难、为民解惑、为民解惑、为民解忧,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温暖、司法公正,切实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青海西宁70个网上派出所为您服务
·青海西宁市三县户口迁移调整为市内迁移
·[视频]青海西宁市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
·[视频]青海省综治委主任会议在西宁召开
·[视频]青海:王令浚调研西宁市基层综治工作
·西宁市城管局:多管齐下 清除环境“污点”
·西宁市城管局:多管齐下 清除环境“污点”
·青海西宁市首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告破
·青海西宁:为考核评比活动“瘦身”
·西宁市城北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指挥中心运行
·青海西宁城西警方破获系列技术开锁盗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