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建设助推公平正义
——青州市人民法院加强诚信文化工作述评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不断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去年以来,青州法院依托该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诚信文化建设为着力点,从诚信精神文化、诚信制度文化、诚信行为文化、诚信物质文化四个方面下功夫,打造法院诚信文化建设品牌,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诚信理念引领文化建设
到法院打官司,当事人必须诚信诉讼,否则要受到制裁和曝光;法官也必须诚信司法,否则要受到责任追究。这是该院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亮点。实践中,该院一方面积极倡导法官“诚信司法”理念,针对极个别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存在诚信缺失问题,青州法院在法官队伍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教育,引导广大法官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筑牢诚信司法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该院积极倡导当事人“诚信诉讼”理念。在当前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不诚信诉讼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当事人虚构事实提起诉讼,骗取法院裁判文书,牟取不当利益;有的当事人诉讼过程中拖延诉讼,阻扰诉讼进行;有的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导致“执行难”成为顽疾,等等。对此,该院着重加强对当事人诚信诉讼理念的塑造,让当事人认识到诉讼的严肃性,感受法律的庄严,使之在感情、思维习惯上诚信诉讼。
诉讼诚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该院在潍坊中院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开展诉讼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该院建立诉讼诚信跟踪评价机制,在立案阶段向当事人发放《诉讼诚信提示书》、《诉讼诚信承诺书》,提示当事人诚信诉讼,告知其不诚信诉讼的后果,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形成对当事人诚信诉讼的约束机制。同时,建立法官诚信司法约束机制,办案人员在立案阶段向当事人发放《诚信司法承诺书》,案件判决或调解之后法官向双方当事人发放《诚信司法监督卡》,由当事人填写,将对法官公正廉洁执法情况的评判权交给当事人,监督卡成为评判法官诚信司法的“晴雨表”,从而实现诉讼诚信体系对当事人和法官的“双向约束”。
制度能否发挥实效关键在应用,该院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在立案大厅、各派出人民法庭及人民办事中心等办事窗口设立诉讼诚信信息自助查询平台,与公安、工商、金融、国土等9个联动单位设立“点对点”查询平台。截至目前,青州法院已录入涉及公民、法人的失信信息7900多条,对外公布失信典型案例27个,公众查询6800余次,25起案件因为失信信息披露到公安、金融、工商等部门而迫使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去年,全省法院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经验推广现场会在青州召开,最高法院诉讼诚信体系建设调研组专程来青州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开展诚信文化系列活动
打造诚信文化氛围需要内容多样的行为文化建设。该院每年开展一次诚信文化论坛,举办诚信文化征文以及演讲比赛,就法院诚信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策及建议,及时总结、概括和提炼,进行专题研讨,促进思想的交流互动,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该院还组织人员编印诚信文化手册,干警人手一册,方便学习和运用,同时放置于诉讼服务中心,方便当事人随手查阅。组织资深法官评选活动,打造诚信法官品牌,推选道德素质好、党性修养高、业务能力强、能够诚信司法的法官,成立法官工作室,并安排在服务窗口值班。每季度举办一次诚信文化宣讲活动,深入社区、村庄、企业和学校等进行巡回宣讲,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做人、信用做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丰富诚信文化物质载体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该院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诚信典故史料及青州“三贤文化”、东夷文化中的诚信元素,结合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实际,按照“古州诚信文化”、“诚信司法实践”、“诚信法官风采”和“领导视察及批示”四个板块,建设诚信文化展馆,教育干警。该院建设的院史馆本着尽量还原历史原貌的精神,以青州法院60年来的厚重历史激励干警;建设的廉政教育基地以光辉历史、时代先锋、警钟长鸣、大墙里的忏悔等内容,启迪干警思想、感悟人生;建设的文化中心藏书近3万册,为干警提供学习场所,打造干警精神家园。该院将诚信文化展馆与院史馆、廉政教育基地、文化中心及文化长廊融为一体,共同构建法院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营造诚信文化的浓厚氛围。(通讯员 刘建华 项在亮 刘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