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实名制为何饱受质疑
专家表示,口罩实名于法无据更无正当理由
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安宁市实行“口罩实名制”以来,在网上引发广泛质疑。5月25日,安宁市政府新闻办宣布撤销《关于加强对各类口罩销售监管工作的通知》。
“口罩实名制”为何会引发公众广泛质疑?出台该规定的法律依据何在?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法律专家。
是谁炮制了口罩实名制?
据媒体调查,近期包括安宁在内的昆明下辖各县区市,面临“迎南博保稳定”的任务,都有类似规定,除了“口罩实名制”之外,根据目前可查到的官方资料,还涉及打字复印实名登记,以及禁止销售白色T恤衫等等,有网友称此举与之前当地炼油项目争议有关。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建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口罩实名制显然超出了工商管理本身的范围,其实际目的在于维护社会表面安宁的政府形象考量。安宁市工商局只不过是口罩实名制的文件下发者和实际执行者。一项错误的决策和措施出台,应当有人承担责任,如果不加以追责,政府学不会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告诉本报记者,从当年的菜刀实名制,到现在的口罩实名制,当地政府习惯性地通过执行特殊的规则,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这是一种法律控制主义,它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法律的工具理性,但是却同时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
口罩实名制的法律依据何在?
早在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就指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以下的行政机关或者其内部机构不能通过发文件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张建伟认为,安宁市工商局下发文件要求购买口罩要实名,不但于法无据,更无正当理由。“实名制对于交易自由来说意味着一种限制。实名制应当通过立法机关正式审议并以法案的形式加以推行,行政机关无权剥夺个人自由、权利。我国对于实名制缺乏严格的权力约束和程序限制,所以才会出现菜刀实名制以至口罩实名制等荒唐措施。”
“实名制是一种保障交易和经营安全的重要行政监管手段,在一些领域确有其存在价值。但实名制的不当运用也容易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仅增加了民众负担,而且会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和交易权。实名制的运用,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和明确的法律依据。”乔新生说。
权益受损如何救济?
口罩实名、白T恤实名、打字复印实名等等,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商家权益也受到损害。
消费者或商家因实名制权益受损,该如何维权?
张建伟认为,最佳救济渠道是诉诸司法,“但我国法院尚无法扮演好遏制行政权的角色。行政机关以下发政府文件的形式推行实名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消费者或商家因实名制权益受损,对于抽象行政行为,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渠道寻求救济。现在看来,寻求舆论关注,反而成为最有效的救济渠道。”
张建伟认为,通过这一事件,政府部门应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行政权是有限制的,缺乏限制的行政权就沦为行政极权。政府不但应当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应当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两者同样重要。乔新生说,政府应当更多地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出发,采取其他更加有效的措施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制定具有广泛基础的法律规则,才能够真正依法治国。(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