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民主法治”类,“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替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
江苏省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2003年《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和2011年《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丰富完善提升。5月28日,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对外发布了两大“升级”版本。
据介绍,《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是原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升级版。这两个指标体系将同时使用。此次升级,对原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调整,由原来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扩展到五大类22项36个指标。类别上增加了“民主法治”类,新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等四项指标,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得到强化。记者注意到,升级版的小康指标体系中,用“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两个子指标,替换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
修订后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试行),是原省定版的完善版,原指标体系不再使用。此次修订后,原来的四大类30项44个指标扩展到五大类30项53个指标。具体来说,指标大类增加了“民主法治”类,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文明素质水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等指标均为首次列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得到强化。
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刘福林介绍,此次“两个率先”指标体系修订中新增、调整、提升目标值的指标,大多数是民生指标或与民生相关,体现对民生幸福的高度重视,同时修订后的指标体系标准和要求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在修订过程中充分注意兼顾平均数和大多数,体现江苏“两个率先”必须取得的过硬成果,使之具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满意度。
“两个率先”指标体系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数据,又是若干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如何对这个指标体系的真正实现开展监测和评价呢?对此,省统计局局长徐劼回答道,每年6月底前由省统计局、省委研究室牵头,对上一年度全省和苏中、苏北各市及市(县、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苏南各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形成年度监测评价报告。(记者 李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