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交管部门以 “零罚单”的方式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动启动6周,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由第一周的日均1205起,下降到目前的日均496起,且没有发生一起执法纠纷。交通出行者特别是行人、非机动车按灯通行、按线停靠的意识明显增强。
“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交管难点,我们采取‘零罚单’方式,不罚款,只引导教育。”在包头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安锐看来,如果简单地采取罚单治理,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交管部门会陷入“两难”境地。
为了实现 “不罚款也能受教育”这一目标,包头市交警支队制定了两种措施。一种是在全市35个主要路口新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站,站内有精心制作的案例教育片和交通安全张贴画,要求违法行为人在服务站内接受不少于30分钟的警示教育。另一种是让违法行为人站在路上劝导交通违法者,通过换位体验感受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截至5月27日,接受教育的总人数已近3万人次。
此外,包头市交警支队建立了一支广泛的志愿者队伍,除了公开招募外,还组织 “机动车驾驶证记满12分驾驶人”和“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参与到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治理的志愿服务中来。
在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中,包头市交警支队找准症结,首先对信号灯进行合理配时,对路口进行精细分区,在人行横道起点处喷涂了“行人在此等候”、“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字样和图示,施划了非机动车道内的左转、直行、右转通行方向标线、左转待转区标线以及行驶引导线,提示行人、非机动车正确过马路。
在此基础上,支队还设计了“文明交通引导示意图”,以一目了然的图示来培训交通志愿者规范引领非机动车正确通过路口,然后由交通志愿者骑着专门的引导自行车沿着规范的标线引导非机动车,有效整治了路口非机动车的通行秩序,得到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和积极配合。截至目前,包头市已经有大约7700余名志愿者引导交通。(白丽峰 郑丽颖)
·千警上路“中国式过马路”无处遁形
·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关键在于执法持久度
·“中国式过马路”现状难以改变的反思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别让交警唱独角戏
·[视频]沈阳今起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单:电动车违法花样多 面对处罚反应不同
·“中国式过马路” 首日记者体验
·“中国式过马路” 首日记者体验
·山东:交警眼中的“中国式过马路”
·纠正“中国式过马路”要管人也要治路
·交管部门: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贯穿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