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西湖法院司法为民接地气

2013-05-28 16:59: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杭州西湖法院有一支很棒的特邀调解员队伍,成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律师、道德模范……

    到目前为止,这支56人的团队已化解了200多起民间纠纷。

    这仅仅是西湖法院司法为民举措中的一个缩影。为了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为当事人诉讼提供更多便利,西湖法院还打造了诉调对接中心和诉讼服务中心。昨天,西湖法院就“两中心”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棘手的遗产纠纷特邀调解员出手化解

    不久前,特邀调解员之一的浙江新台州(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盛昌满化解了一起特别棘手的遗产纠纷。

    事情是由一份遗嘱引发的。立遗嘱的是张某,70多岁,10年来都是由保姆马某照顾。其间,张某的父亲和妻子相继去世,马某还帮忙打点了丧事。

    2012年,张某临终前将自己一套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房屋的房产证原件以及遗嘱,一并交付给马某。遗嘱中,老人表示,“马某淳朴善良,为我家3个人付出了辛劳,为报答她多年来为我家劳累,我百年之后愿将西湖区某小区房产一套赠与马某”。老人还在遗嘱中一再表明,馈赠房产是其个人意愿,任何人不得干涉,上面还有张某亲笔签名并加盖私章。

    然而,张某去世后不久,3名子女就要保姆马某搬出该房屋。于是,马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按照遗嘱继承房产。

    记者了解了一下,类似的案子,各地法院都过判例,有的认为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判决保姆胜诉;也有的以违背公序良俗为由,判决驳回保姆的诉请。

    “这类疑难案子,在法院内部也有争议,因此用调解化解矛盾是最高效、最好的方式。”西湖法院立案庭庭长陈辽敏说。法院将此案委托给特邀调解员盛昌满律师后,盛律师与人民调解员详细了解案件经过,反复做各方当事人的工作,不断地缩小双方预期差距,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由张某子女支付保姆补偿款17万元,马某放弃房屋的继承权。

    诉调对接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

    在西湖法院,这类适合立案前调解的疑难案件,或者是其他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处理的矛盾纠纷,都会由法院的诉调对接中心引导给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诉调对接中心是西湖法院承担矛盾纠纷分流和督办重要职能的全新机构。中心下设两个工作室,即诉前调解工作室和诉调对接工作室。

    诉前调解工作室由西湖区司法局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员以及特邀调解员组成,主要承担引调案件的调解工作。

    同时,法院还将心理咨询师引入诉前调解,与古荡街道合作,邀请其下属社团杭州心聆护航心理协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入驻法院,每周一、周四下午固定坐诊。

    而诉调对接工作室则主要承担纠纷分流的工作职能,对不同纠纷类型加以甄别,实现纠纷的对外分流,从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纠纷。比如,对于专业性强、行业特点突出的纠纷,由诉调对接中心根据纠纷类型相应分流至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杭州市房产中介协会、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等的行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商事纠纷,分流给商会、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机构调解。

    诉讼服务中心诉讼、咨询一站式服务

    这两年,西湖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相当突出,仅2012年,全院收案便达到15689件,审判人员人均结案274件,是全省的1.8倍、全国的3.5倍。

    与此同时,很多当事人来法院,除了办理立案之外,还有法律咨询、材料收交、判后答疑等事务。

    为了让群众诉讼更为便利,法官更能集中精力办案,西湖法院成立诉讼服务中心,将送达、咨询等事务性工作集约化处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达到“少跑腿,少等待,好办事”的效果。

    一般来说,法院的立案窗口提供立案服务,但西湖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要承担更多的职责。副院长潘波向记者介绍,中心对外要承担导诉到访、诉讼指导、材料收转、案件查询等12项职能,对内还要担负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办理评估、拍卖、鉴定等事务性工作等4项职能。

    昨天,西湖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诉讼服务中心和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会上,西湖法院常务副院长叶丽说:“法院要借‘两中心’建立起一个司法为民的服务点、一个司法公开的示范点、一个司法公正的实现点,让大家以最小的成本、最少的精力得到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轻松办案、高效办案、放心办案,使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公正。”( 记者 高敏 通讯员 西法)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送给画家的“特殊年货” ——杭州西湖法院法官陈辽敏携手特邀调解员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