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怎样看待同事们说你“啰嗦”这事?
郁华冰:其实“啰嗦”也不是什么坏事,我认为法官有时候“啰嗦”是必要的。比如面对当事人的倾诉,我们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啰嗦”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庭审上,细致到“啰嗦”的询问才能真正吃透案情,进而给双方一个公正、公平的答复;裁判文书的“啰嗦”更是为了案件的最终了结画上满意的句号。我想我“啰嗦”的这个好习惯,有时可能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金钥匙”呢。
记者:为什么很多当事人会选择对你倾诉,你觉得信任对法官意味着什么?
郁华冰:之所以很多当事人选择对法官倾诉,是由于当事人真正遇到了“难处”,需要向人诉说甚至“发泄”。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其实是当法官的“入门动作”和必须练好的“基本功”。在倾听中了解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全面深入知晓了案件的本来面目、在倾听中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当然,倾诉与倾听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当事人遇到难题愿意向法官倾诉,体现了他们对法院、法官工作的信任、信赖和依靠,这种信任,其实是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事人越是认同,表明我们肩上的责任越大。
记者: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如何源源不断地传递正能量?
郁华冰:法院的主业就是审判,法官的价值是通过公正高效办理每一件案件体现出来和累积起来的。在基层法院,我们面对的事情繁琐,面对人员复杂,公平正义的伸张和维护都要求我们握稳手中的天平,正能量的传递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办案质量,矛盾的一次次化解,就是正能量的一次次迸发。当然,法官工作不只是判案,还包括向所有群众传递法律知识的义务,只有强化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让更多的人,知法、守法、懂法,这股法的正能量才能源源不断地传递。
记者:就当前热门的司法公信这个话题,你认为法官在司法公信中应当充当怎样的角色?
郁华冰:我认为,要明白法官在司法公信中充当的角色,首先要明白法官的职业特性,在没有合法地审查全部证据和听取全部辩论之前,绝不能轻易作出判决,一定要客观;在对待当事人时,不偏袒任何一方,对所有的人平等适用法律,做到公正;同时,法官要既不受诉讼当事人意见的支配,也不受公众舆论的控制,做到中立;最后则是要方便人民群众实现诉权,保护实体权利,避免繁琐和极端形式主义,讲究诉讼效率,不影响当事人权利的实现,做到便民。因此在这四个特性面前,我认为法官在司法公信中充当的角色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