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山泽/漫画
“非常热烈!”5月23日下午6点半,刚刚参加完北京市出租汽车租价调整和完善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机制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牛志远,把4个小时的参会感受浓缩为四个字。
听证会结束后,牛志远准备开车回家。从5月7日得知自己当选听证会代表后,牛志远就开始打车出行,他的车已经在单位闲置了16天。
跟很多人一样,牛志远此前对听证会的认识就是“走过场”,而且认为听证会代表是被政府部门统一口径了的。可是,在调研、讨论、参会中,牛志远看到,自己提出的取消出租汽车进场费的建议5月21日已经实施;扩大电话叫车覆盖面和增建扬招站(招手停车的出租车站)的建议,正在落实;过去提出的十几条建议,也不同程度地被吸收到听证方案中。“政府部门这一次是动真格的了。”牛志远说,无论听证结果如何,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听证制度的公开、透明,彰显民意。
听证会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听证会代表采取单位推荐等形式确定,消费者代表由北京市消协推荐,基本每次听证会都被要求推荐2/5的消费者代表。
“我是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杜立群,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推荐来参加听证会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杜立群在开场白后接着说,来参加听证会的人员身份和其代表性到底怎么样,群众可能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随后,每位听证会代表发言前,都像他一样介绍了自己的推荐单位。
杜立群等25名听证会参加人的名单5月7日就公布在北京市发改委网站上,公示内容包括参会人员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参加人的构成。其中,有10名消费者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3名市人大代表、3名驾驶员代表、1名社会组织代表、3名政府部门代表、2名经营企业代表。他们都来自相应的推荐单位。
2004年之前,听证会代表并不是这样产生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郎丹柯向本报记者介绍,2002年12月1日施行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第10条规定,听证会代表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的听证会代表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2004年之前,听证会代表基本都是价格主管部门自行选定,代表资格因此备受质疑。从2004年开始,听证会代表采取单位推荐等形式确定,消费者代表由北京市消协推荐,推荐比例占听证会代表的2/5。
郎丹柯说,此次出租车调价听证会消费者代表的确定,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其次,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能看得懂报告,提得出建议;第三,经常乘出租车或对这个行业有了解,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能做相应调研。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消协还参照了2012年做的有关出租车的调查问卷,从中挑选优秀建议人。牛志远就属于这种情况,他在此前提过建立扬招站的建议。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170个扬招站,今年6月底,北京城区内还要再建600个。
从年龄结构看,消费者代表既有退休人员,也有年轻白领,基本覆盖了30岁到60岁之间的群体。
听证会代表中的三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基本是常年关注出租车行业并提交过相关建议。比如,宋慰祖代表之前关注过乘客在出租汽车遗失物品的问题,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在出租车打车难问题上又提了相关建议。社会组织的唯一代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丽梅,则是作为业内专家被推荐参会的。
各方声音如何传递到听证会上?
出租车司机李文岩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使与会代表及政府部门能够换位思考,在出台一系列措施缓解打车难的同时,真正改善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状况。
“只有16天时间准备,我想用数据说话。”《购物导报》副总编辑张瑾,一位资深的汽车记者,从2011年到现在,记录了400天打车日记,在北京市消协组织的对出租车征集意见活动中,她提交了近4000字的出租车改革建言。这些表现让张瑾从众多消费者中脱颖而出,被北京市消协推荐为消费者代表。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调研听取100位出租司机和100位消费者的意见。
张瑾超额完成了任务。听证会上她展示了自己的调研成果:司机80%赞同第二方案,即计程标准由2元/公里调整为2.6元/公里,但司机有四方面的担心,比如担心如果调价不高的话挣不到钱,但是涨价太高的话失去客流;消费者85%赞同最好不涨或者少涨,消费者也有四怕,比如怕还是打不到车,怕调价后司机更挑肥拣瘦,怕早晚高峰堵车蹦字太快,怕老人仍然被司机甩掉,等等。
“我们的工作定位叫弹性工作制,按理说我们是非常自由的。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你们是8小时工作日,每年250天,我们是每天12小时,每年365天的工作日,人车都不能生病,一个姿势一坐就是12小时……”出租车司机李文岩肩负着十万北京“的哥”的重托,在听证会上讲述了出租司机这个群体的工作状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使与会代表及政府部门能够换位思考,在出台一系列缓解打车难措施的同时,真正改善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状况。
长期从事公共交通研究的王丽梅认为,涨3毛钱或者涨6毛钱,都解决不了出租车的定位问题。目前的调价方案是非常稳健的做法,
能够相对缓解打车难。至少能够提醒大家,不要把出租车当成公共交通。“讨论合理定价的前提,首先要给出租车一个合理的定位。”王丽梅在听证会上着重阐释了出租车的定位和定价的原则,供政府部门参考。
25名听证会代表能否拍板调价方案?
石景山区杨庄北区居委会的消费者代表陈鹏说,听证会决不是拍板会、决策会,它是充分传递民意的平台,听证代表的任务就是把民意“打捞”上来,供决策者参考。
25名听证会代表,24人出席听证会,23人同意调整价格,其中11人同意第一方案,8人同意第二方案……从5月23日听证会的结果可以看出,听证代表们是在既定的出租车调价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做选择题。至于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并不是这次听证会要讨论的。这是否会让听证会的效果大打折扣?
宋慰祖代表说,听证会代表没有权利决定方案是否合理。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23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的规定,以及国家发改委《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和《北京市<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实施细则》中“成本监审具体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组织实施”的规定,北京市发改委成本调查队对本市出租汽车经营成本进行了监审。
“前期的调查,包括财务审计和成本调查,我相信做得是比较细致的,而且根据这些材料的评估,我也觉得是客观和准确的。”来自石景山区杨庄北区居委会的消费者代表陈鹏说,听证方案5月初就向社会公开了,听证的目的肯定是要选择,但是听证会决不是拍板会、决策会,它是充分传递民意的平台,听证代表的任务就是把民意“打捞”上来,供决策者参考。
听证会结束了,但北京出租车调价方案还未尘埃落定。陈鹏、牛志远等听证代表表示,今后会继续关注出租车行业,毕竟,租价调整只是北京市政府加强出租车管理提高运行服务水平系列措施中的一项,对于解决打车难问题,仅靠调价远远不够。
听证会的由来
听证是舶来词,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
我国的行政听证以价格决策为突破口。举行价格听证会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引入听证制度。
价格法实施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在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对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听证的组织方式和听证程序作出了规范,并于2001年8月1日公布实施。
2002年1月12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价格听证会——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听证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听证制度从幕后走向台前的重大范例。
2002年12月1日《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办法进一步保证了听证会代表产生的公开和民主,增强了价格决策的透明度,更好地体现了公正、公开、客观和效率的原则。至此,我国具体实施价格听证制度具备了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依据。谢文英
·北京明确三公经费压缩比例
·北京5000民警参加警体运动会
·北京高峰勤务实施半年 主要道路车速上升7.3%
·北京6月1日起办理身份证将全面采集指纹信息
·北京5000民警参加警体运动会
·北京6月1日起办身份证需采集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