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天柱四举措抓信访调纠纷保稳定

2013-05-27 13:07: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省天柱县委、县政府采取“双‘包保’、重投入、堵源头、到现场”四举措,把信访工作当成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今年以来,全县乡镇干部300余人参与接待群众来访333批次427人,受理信访事项296件,现场协调解决114件。全县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急速下降,给了百姓一个安宁、稳定、和谐的环境。

    化解矛盾双包保

    每月的1日和15日,是该县县乡(镇)两级领导干部的信访接待日。当日,县委、县政府各有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在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对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实行“双包保”(包化解,保稳定)解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办信访事项,10个工作日内汇报该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时做到“五个到位”:办理合理合法化解到位;合理不合法救助到位;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稳控措施到位;缠访、闹访坚决打击到位;家庭困难上访帮扶到位。

    领导重视牵头“双包保”,使一些积案大案很快得到化解终结。2012年县委书记接蓝田镇贡溪村梨木组村民杨某上访,反映因1997年法院在判其儿子案件中不公而多次上访未果,县委书记3次深入信访人杨某家中调查,县委政法委书记9次深入其家中作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并根据其家庭情况等进行调解,一起上访长达10多年的信访积案成功化解,杨某十分感激。据统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去年签批的32件信访案和今年签批的21件信访案均获得化解。

    为民生舍得投入

    在充分利用好中央信访疑难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用于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去年共投入信访资金377万元,除此之外,全县16个乡镇每年从紧张经费中挤出5万元以上用于矛盾纠纷化解。使大批群体性事件、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信访案得到化解。近两年化解信访积案53件。今年已投入信访资金80万元化解信访突出问题28件。目前,全县2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终结。

    66岁的杨冬莲是凤城镇八一居委会的居民,上世纪70年代在修湘黔铁路时受伤,生活困难,她多次上访请求给予救助未得到解决。今年1月,经县信访联席办召集住建、民政、凤城镇政府、八一居委会等相关部门进行研判,多方筹资解决了她的问题,让她晩年感受到了幸福。

    社会评估堵源头

    天柱县制定了《天柱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实施细则和程序规定,对一些招商引资项目请群众、专家进行双向评估。两年来,先后对天柱汇银矿业、天柱殡仪馆工程项目、金山村信访问题等7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社会评估,有效地把一些群众意见大、矛盾隐患突出的企业,将项目存在不稳定、风险大等社会问题堵在了大门之外,大大降低了信访矛盾纠纷的发生,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好快发展。

    调解矛盾到现场

    坌处镇清浪村、宰贡村隶属白市电站库区淹没补偿范围,两村为河滩地补偿问题发生纠纷。这起纠纷涉及群众面广、历史问题较为复杂。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坌处镇矛盾调解往前移,进驻清浪村和宰贡村,组织干部蹲点进行调查,走访群众,寻找原始依据,与群众商讨解决办法。在尊重历史和现有山林山证权属的前提下,经多次调解,最终达成协议,一起长达9年的权属纠纷得以化解。

    白市电站建设涉及6个乡镇33个村(居委)292个组4371户,移民人口25784人,搬迁矛盾重重。为促进移民搬迁工作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在白市镇建立移民调处工作站,抽调县直有关部门100多名干部分成若干小组吃住在乡镇,负责各村、组、户矛盾的排查化解。据县信访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白市电站移民区共发生矛盾纠纷13262起,其中有13250起化解在乡镇,12起移交县化解。目前,经县委、县政府与湖南五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协商达成一致,所有移民全部搬迁,电站已蓄水,有望近期发电。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贵州天柱县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