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乡位于距河南省渑池县县城50余公里处的深山区,10个自然村的5800余人分布在107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最远的金灯河村到乡政府有近30公里路,张永波2004年6月被分配到渑池县公安局南村派出所当内勤,已经9个年头。
大山就在那里,他要去适应
初来乍到,面对连绵的大山、冷清寂寥的陌生环境,张永波也感到烦躁和不安,内心也觉得极不平衡。“既来之,则安之”,张永波这样勉励自己,告诉自己要慢慢地适应。
2005年,南村乡小浪底库区移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群众户口迁移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每天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都有数百人。山区情况特殊,不少群众都是步行到派出所办证,所以午饭期间和中午休息的时候,是办证群众最多的时候,为了方便群众,张永波几乎没有按时吃过午饭,更别说午休了,保证群众随来随办、随办随走。就是到了晚上,只要有群众前来办理,他也随时起床,从不误事,真正24小时办公。有时候办公设施不够用,他就到兄弟派出所借用,那一段时间他曾经两个月没回过家。
遇到矛盾纠纷,要有各种办法
大山虽然深,各类矛盾纠纷并不少,甚至有时比较激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辆大货车路过金灯河村时损坏了一村民家的房子,因赔偿问题谈不妥,村民将车拦下,造成道路严重堵塞。张永波接警后,迅速赶到,再三做村民思想工作,对方就是不肯放车。张永波当即从自己口袋掏出钱来:“你说需要赔偿多少钱,这钱由我来出,但你必须放车过去。”当看到张永波斩钉截铁的坚决态度,那个村民低下头说:“民警同志,我算服你了。”随即双方达成协议,道路恢复畅通,现场群众对他的果断处置纷纷给予称赞。
南洼村有两家曾是三辈世仇,结怨极深,2010年6月,这两家因为走路问题再次发生纠纷。张永波4次登门,分别到两家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并由此与该村干部一起,一次次地劝导,磨破了嘴皮,费尽了口舌,终于使两家握手言和,矛盾化解。2012年大年初一,仁村的一对夫妻闹起了矛盾,大打出手,张永波及时赶到,对犯错的丈夫连说带批评进行调解,使小两口又重归于好。
一次,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哭哭啼啼到派出所,说她跑了很远的山路前来办理二代证,结果在路上将仅有的100元钱弄丢了,因此急得哭了起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永波当即自己垫付了办证钱,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临走送给老人50元钱作为路费,老人抹着眼泪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后来,因工作需要,局领导欲将张永波从南村派出所调到局机关工作,当得知这一情况后,南村乡的不少群众纷纷赶到局里,一致恳请领导让张永波还留在南村,于是张永波选择留了下来,这一留又是多年过去了。“张永波已经在这里干了9年,从来就没有抱怨过,而且干工作尽职尽责,布置的任务总是很出色地完成。”提起张永波时,南村派出所所长李学周这样评价他。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张永波的勤恳敬业换来了一个个宝贵的荣誉。2004年至2012年,他连续被渑池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段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