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公安局强全力推进“210工程”建设,增强基层保障能力,改善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派出所呈现的生机和活力,为公安工作创立整洁、舒心、优美环境。
近年来,樟树市公安局秉承“巧理财、强保障、促警务”思路,立足公安工作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以贯彻全国公安装备财务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推进“210工程”建设为载体,盘活经费抓保障,优化管理提警务,走出了一条“在促保障中谋发展,在抓落实中求突破,在解难题中频发力”的新路,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全面推进“210工程”建设,实现了领导重视力度、经费保障力度、建设步伐力度、装备建设力度“四个空前”。
领导重视力度空前
公安部推进“210工程”建设工作部署下达后,该局高度重视,局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部署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和督促此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制定了部署贯彻落实公安部推进“210工程”建设的有关文件,向各单位发放。同时,将公安部推进“210工程”建设和局部署贯彻落实公安部推进“210工程”建设的有关文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向来关心、重视和支持公安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听取汇报后,高度重视这一工作,首次专门召开议警工作会议,在市财政人均公用经费2.6万元全额保障,在办案经费、专项保障、基础建设上给予倾斜,每年另拨公安专项资金不少于100万元的基础上。一次性研究解决了公安工作中的各类经费近1000万元,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从优待警倾斜政策。今年1月,市委召开常委会,又一次专题研究“210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经费问题,对公安机关提出的要求做到了有求必应,全力支持。
经费保障力度空前
根据有关规定,该局人均公用经费从2007年的2.6万元增加至2013年的3.17万元,增长了22%,并将从2013年起分四年人均公用经费增加到4.5万元。全局转移支付资金从2007年的136万元,快速增加到2012年的975万元。为使逐年增加的转移资金能及时快速地投放到公安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障作用,该局及时与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财政部门沟通联系,畅通拨付渠道,确保了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办案(业务)经费全部用于办理案件(业务)直接相关的支出,并向基层所、队倾斜;业务装备经费重点用于加强指挥系统、网络侦控、刑侦技术等技术手段建设。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以来,该局转移支付资金的办案(业务)经费支出总额2308万元,其中,用于派出所达953万元,用于实战办案的国保、经侦、治安、刑侦、禁毒等单位达1355万元,分别占办案(业务)经费支出总额的42%和58%;转移支付资金的装备经费支出总额2042万元,其中用于派出所达1012万元,用于实战办案的国保、经侦、治安、刑侦、禁毒等单位达937万元,用于综合服务单位达93万元,分别占装备经费支出总额的50%、46%、4%。与此同时,民警超时补贴、计生信访奖金、考核奖金、医疗保险、旅游休假等福利待遇也按时足额发放,以普惠全警。
建设步伐力度空前
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安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该局2012年投入“210工程”建设资金达3800万元,先后投资800余万元新建了黄土岗、洲上、临江等6个派出所,改建了义成、店下、机场3个派出所,扩建了药都、福城2个派出所。特别是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40多亩在宜春市首屈一指的张家山警察群楼。近年来,该局还先后投入资金596万元,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完成了市局办案中心和全市派出所执法场所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按照全省一流的标准新建看守所。新看守所建筑面积达690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2800平方米,监舍22间,可容纳在押人员为260人,建有禁闭室、医务室、活动室等,并按执法规范化相关规定进行了五室建设。近期,该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已经完成规划设计,进入建设招投标阶段,三年后,全市公安机关业务用房的紧张局面将彻底改变,公安核心战斗力将进一步提升。
装备建设力度空前
装备建设是开展各项公安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提高公安战斗力,切实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该局利用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先后为刑侦、治安、经侦等一线实战单位配备车辆61辆,局属各单位的公务用车全部配齐或更新。投资30多万元采购现场执法仪、手持身份证核验终端等50套,人像采集设备26台,单警装备等全部发放给基层一线单位。投资200余万元购置消防救援车,填补了樟树高楼消防无保障的空白;投资120万元购置属全省县级公安机关一流的指挥通信车,彻底解决了无线通信大面积、远距离覆盖问题,实现了调度指挥扁平化、可视化、实战化的要求。购置了20辆警用自行车配备给特巡警,排解了偏街冷巷处警巡逻机动反应慢的问题。先后为全局民警配发台式电脑370台、笔记本电脑70台,配置电脑60余台建成警察电子书屋和警务培训中心,全局民警人均电脑数达到了1.2台。投入资金135万元为网安大队购置业务设备,并为基层所队配发打印机、复印机80台。同时,在争取市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乡镇投入资金150万元,完成了中心城区160个、乡镇236个监控探头的天网工程一期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三台合一借势“网格”,推进“天眼”深度覆盖,在全市中心城区和农村地区再次分别增设“天网工程”监控探头120个和137个,实现了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全覆盖。2012年,又投资150万元安装高清智能卡口系统,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破案能力。增购80多万元的应急装备,使应急仓库各类应急储备物资达到80余万元。做到了应急处突时可以拿得出、用得上、见效快,切实增强了应急处突能力。
近年来,该局按照“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基层一线、服务实战单位”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公安部推进“210工程”建设的部署,切实把公安保障建设提高到与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并重的高度,置于公安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全局性地位来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确保了社会稳定。该局凭借经费保障的强劲优势,加大了对科技强警、信息导警的投入,从而有力地提升公安机关驾驭治安大局的能力,确保了重要节会召开期间社会的持续稳定,以樟树的小稳定支持了全国的大稳定。
确保了群众安全。近年来,先后摧毁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3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212名;在2011年全国开展的“清网”专项行动中,抓获逃犯82名(其中抓获故意伤害致死和命案逃犯6名),归案率为92.13%(命案逃犯归案率66.67%),被江西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在2012年开展的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中破案73起、起诉273人、刑拘62人,挽回经济损失5687万余元,取得了宜春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进入第一方阵的骄人战绩。在开展严打的同时,该局还积极启动“警灯闪烁”工程、治安卡口盘查、多警联合巡逻机制,既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又加大了对社会面的管控,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打造了爱民公安。该局在经费足额保障的条件下,为特巡警和中心城区三个派出所配置电瓶巡逻车4辆、巡逻面包车6辆,警用巡逻自行车20辆,并积极完善了110接处警制度,在实行统一接警模式的基础上,将以前由特巡警统一处警的传统模式,改由派出所与特巡警就近处警。派出所民警在辖区进行治安管理和防控巡逻的同时,特巡警也在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进行巡逻,全部配备对讲机与现场执法仪,一旦发生警情,指挥中心可以第一时间调度离案发现场最近的民警,由其进行处警,并以最快的处警速度赶赴现场,充分体现爱民公安的形象,赢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打造了惠民公安。近年来,该局倾情推出了每月6日为警民恳谈日、每月16日为警企联谊日的“6.16”长效工作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深受群众、企业的广泛好评。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政法单位。真情推出《执法处罚前背景调查规定》和《特殊执法对象处罚后跟踪回访办法》两项制度,被誉为“樟树经验”在全宜春市推广,并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12年,巧借信息化之力,投资数十万元建立电话访问中心,将全市居民电话导入中心系统,每天随机抽取若干电话对110接处警、窗口服务、案件办理进行回访等,征询群众对公安的满意度,征求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建议与意见。回访模式的强化,让人民群众在新警务中体会到实惠。
打造了亲民公安。该局有效利用互联网传媒载体,建立了市公安局门户网站、派出所网上警务室新“窗口”,设立警务公开平台,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公安办事流程,打开网络就能表达意愿诉求。该局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中率先成立行政服务科,将公安行政许可、审批等业务集中到行政服务科进行一站式办理,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一致好评,并于2011年获得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联合表彰。同时,还对户政办证大厅、出入境办证大厅和各派出所户政窗口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并在各窗口专门设置了便民服务橱柜,为群众准备了老花镜、放大镜、针线、纸笔和常用药品等一些便民用品,将亲民公安理念落到了实处。(作者:聂焱如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