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千里,少年成了“替罪羊”
宁波北仑检察官查清一起冒名顶替案
一名老实乖巧的中学生,一直没离开过贵州省一个偏僻的县城,家里却在几年间不断收到来自宁波的刑事拘留通知书、判决书等司法文书……这是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采访时听到的一件荒唐事。经过北仑区检察官认真负责的调查,这起离奇的冒名顶替案终于水落石出。
2012年9月,北仑区检察官在办理一起盗窃案的时候,在案卷中发现一封从贵州寄来的信。信中称,其小孩小刚(化名)从未外出务工,没有到过宁波,现于大方县某中学读书。这个自称“小刚”的犯罪嫌疑人不是其小孩,不要再将拘留通知书等寄来。
检察官觉得此案另有隐情,便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由于犯罪嫌疑人坚称自己是“小刚”,公安机关通过多种手段补充侦查也不能确认其真实身份。2012年10月,检察机关以嫌疑人自报名“小刚”向北仑区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对其作出有罪判决。
案件虽然审结了,但是否存在冒名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为查明真相,2013年元旦,检察官冒雪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根据信中提到的大方县某中学,见到了小刚本人。在小刚带领下,检察官还走访了小刚的父母。
小刚找到了,那在案接受审判的“小刚”又是什么人呢?判决生效后,“小刚”的父母前来探望他。始终关注“小刚”的检察官接触了他们,并介绍了从贵州调查到的情况,最终突破了真相。原来服刑的“小刚”真名谢友仁,是小刚的堂哥。
根据调查到的真实情况,北仑区检察院建议宁波市检察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对谢友仁盗窃案提出抗诉。同时检察官通过手印鉴定,发现之前江北区法院审理的两起抢劫案也均为谢友仁冒充小刚所作,遂一并建议宁波市检察院提出抗诉。
2013年4月12日,江北区法院对谢友仁犯下的抢劫案进行了再审改判。5月10日,北仑区法院对盗窃案进行了再审改判。而远在贵州的小刚一家得知这一消息后,在电话中激动地说:“现在儿子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我们家也重新恢复平静了。”(记者 屠春技 /通讯员 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