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消防官兵驰援灾区,展开一场生死救援
汶川地震,他们功勋卓著;芦山地震,彰显忠诚使命。从汶川到芦山,他们坚持“打一仗进一步”,将实践总结为经验教训,固化为制度规范,上升为体制机制,使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水平得到了全方位展示。“4·20”芦山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四川公安消防总队有序指挥、快速反应、科学救援,第一时间调集全省消防部队官兵从不同战区直插震中芦山开展生命救援,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四川消防部队力争“不遗留一处死角、不放弃一个生命”。
在灾区发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单天职在上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个注定被世人永远铭记的时刻; 灾区在急切的呼唤、在挣扎中翘望……
震后5分钟,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政治委员周富章等党委成员紧急赶赴总队指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作出部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展开救援!
震后9分钟,总队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震后20分钟,马先宏率领总队全勤指挥部前往震中芦山。总队政治委员周富章坐镇总队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研判灾情信息,作出决策部署。
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政委杨建民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及时传达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和副部长刘金国有关指示。
一道道重要指令,不断从总队前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发出。
震后半小时,全省21个市州消防救援突击队携带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救援装备,直插震中芦山。震后5小时,全省消防部队21个支队派出的22支地震搜救队、5支战勤保障队、一支医疗救护队、17艘冲锋舟、6只搜救犬,共2150名官兵分乘450辆救援车辆,全部抵达芦山。
这是一支消防铁军,他们绝大多数都曾参加过5年前的5·12汶川地震、3年前的4·14玉树地震、8·7甘肃舟曲泥石流和一年前的9·7云南彝良地震等抢险救援。
震后3小时,马先宏总队长,卿海参谋长率总队全勤指挥部及首批增援力量先后到达芦山县城,迅速成立了总队前线指挥部。马先宏要求,当务之急迅速查明各周边乡镇受灾情况,集中优势兵力到最严重的地方去开展救援,随即他率兵挺进龙门乡。
首批增援力量抵达后,总队前线指挥部迅速调集雅安、成都等支队450余名官兵分梯次挺进芦山县龙门、太平、双石等7个重灾乡镇。随后,陆续抵达的驰援支队官兵又深入芦山各重灾乡镇……24小时内,消防救援部队完成了对芦山县所有乡镇第一轮搜救,救出被困人员68人。
就在“4·20”芦山地震前一天,四川消防部队刚刚结束了在眉山举行的“闪电-A”地震救援跨区域演练。有的官兵甚至还未来得及卸下“戎装”,就直接开赴芦山前线抗震救灾。
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
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赴震区现场指挥绝地救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震后仅两分钟,芦山县消防大队在通讯中断、营房受损、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一切以抢救群众生命为重。第一个从营房危楼中跑出来的大队教导员周海尚就组织大队官兵率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兵分三路,分别从不同方向在主城区巡逻搜救,开展绝地救援。8点05分,周海尚率队在芦山职业学校第一时间救出3名群众,接着又在根雕街至老城区路段一口气救出14人。
当参谋吴小波带领的第三救援分队巡逻至金花路时,一名妇女拦住消防车,告知其怀有8个月身孕的儿媳妇赵丹和3岁多的孙女被困。
只见眼前一栋二层楼房已几乎塌成一片废墟,吴小波和一名消防队员爬进靠南面一个狭小的空间,一块块地用手刨挖。两人体力消耗巨大,加之余震不时来袭,但吴小波全然不顾。
两小时过去了,吴小波借着头盔顶灯的光线,看到了被压的母女俩。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小孩周围的砖头、水泥块、碎石等杂物,掏挖、清理,小女孩很快被救出。
由于压在赵丹身上的楼板、墙体十分沉重,千斤顶顶不动,液压扩张器、起重气垫又派不上用场。此时,距赵丹被埋压已过去近4个小时。
“这边不行,换旁边试试,上面顶升不起来,从下面刨开来看看!”吴小波笃定了主意。
他和战友立即刨挖另一侧废墟。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另一侧。吴小波和战友借助钢钎、大锤等工具,破拆赵丹身下的地面。
终于,下午1时许,赵丹身下的地板被凿空。被困5个小时的坚强妈妈赵丹成功救出。
在通讯中断、增援未到的近3个小时时间里,芦山县消防大队不等不靠,快速反应,四处出击,第一时间完成了对县城主城区的艰难搜救,成功救出29人,27人生还。
在“孤岛”宝兴,一场生死营救也在展开。
4月20日一大早,一阵摇晃过后,正在值班的宝兴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陈晓亮意识到地震了。陈晓亮立即集结大队15名消防官兵。
消防车刚驶出,就被山石挡住了去路。官兵们果断下车,背负救生器材装备跑步前进。
当跑到胜利桥烈士陵园处,官兵们看到这里的房子倒塌严重,汽车被埋,人员被困,立即采用“剥笋子”战术,先用破拆工具清理废墟最上层,然后用手刨挖。两小时后,6名受伤群众被成功救出。“苟山村有群众被困。”官兵们马上又转战苟山村。
前往苟山村的路因山体塌方,堵住了去路。陈晓亮命令两名战士迅速爬上山崖,将绳索固定,其他人员则顺着绳索艰难地攀爬。
两小时后,官兵们挺进苟山村。官兵们逐一清理梁柱、瓦砾、砖石,及时将5名受伤群众救出。其中两名群众受伤严重,官兵们就用木板自制成一个简易担架,沿着山坡乱石、草丛一点一点地往前挪,送往山下。
地震发生后,芦山消防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今天,300名官兵仍战斗在火灾防控的第一线,与灾区人民一道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打赢抗震救灾这场遭遇战,经验和实力至关重要。经历了五年前汶川特大地震考验的四川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动能力和专业化救援水平明显提高,汇集成推动抗震救灾能力显著提升的正能量。
纵观芦山抗震救灾工作,四川消防部队应对突发重大灾情更加沉着有序,预案更加完备,救援更加科学,战绩更加辉煌
突围“孤岛”
4月21日凌晨,副省长、公安厅长侍俊亲临总队前线指挥部,传达了重要指示精神,并就下一步救援工作重点进行研究部署。省公安厅副厅长岳德松要求,参战消防官兵要发扬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精神,始终把抢救群众的生命放在首位。
震后,“熊猫故乡”宝兴县变成了一座“孤岛”,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总队前线指挥部作出部署: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抢占宝兴,打通“孤岛”。
曾经参与“5·12”抗震救灾的阿坝州消防支队火速出动,所属小金县大队救援官兵成为第一支挺进宝兴县的救援力量。参谋长杨军率领的突击队于21日凌晨4点05分在宝兴县救出一名生还的装载机师傅,这是第一支在宝兴救出生还者的跨区域消防救援力量。
当日深夜11时,一支12人组成的党员先锋突击队,在宜宾支队政委王伦建的率领下,一路向“孤岛”宝兴挺进。官兵们手足并用,摸爬前行,他们连夜急行军近40公里,于4月21日清晨抵达,成为首支从南线抵达宝兴县城的消防增援队伍。
这是“孤岛”宝兴与世隔绝数十小时后,传出的第一个消防部队的声音。
总队前线指挥部紧紧抓住黄金72小时生命搜救期,开展地毯式搜寻,发起生命搜救总攻战,确保“不遗留一处死角、不放弃一个生命”。截止到4月23日8时,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四川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转移和疏散群众6976人。
四川省省长魏宏说:“消防部队真不愧是人民的军队,永远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
强力保障
4月25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专程到省公安消防总队前线指挥部,看望慰问了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消防官兵。
王东明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灾区人民,向参加抗震救灾的公安消防部队和广大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公安消防部队救援力量很强、很专业,反应特别迅速,这次地震救援中,之所以人员伤亡少,与消防部队反应快速,第一时间直接赶赴重灾区展开救援有着直接关系。
四川消防部队先后经历了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实战考验,并在历次跨区域救援演练中积累了丰富的保障工作经验。
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消防总队第一时间在指挥中心成立了后方指挥部,总队政委周富章亲自担任总指挥,全面调度指挥地震救援综合保障工作。
汇集信息、科学研判、决策部署、指挥协调,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地震发生后,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总队立即调派通信保障分队开赴前线,快速建立音频传输通道,实现了前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和北京的音视频通道,实现多方互通,有效对接。
总队政委周富章响亮提出“我们的官兵在哪里,政治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总队副政委刘延华、政治部主任任继红立即指派组教处处长卿峰率政工骨干全程跟进。
救援中,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27个,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强有力的战地鼓动和政治保障。
震后不到一小时,后方指挥部迅速启动战勤保障应急预案,调集全省5支战勤保障大队、一支医疗救护队、29辆战勤保障车、56名官兵驰援灾区,总队后勤部部长唐斌统筹指挥,副部长杨云峰遂行保障,一批批应急物资、食品医疗、器材装备陆续运往灾区一线。
地震第一时间,防火监督部立即启动宣传应急预案,成立“前方联络组”和“宣传指挥部”,夏锐部长坐镇“宣传指挥部”。喻平文副部长率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统筹协调一线采访报道,宣传处处长孔令带领人员及时收集前方信息、畅通媒体渠道、迅速对外发布消息。震后不到两小时,中央电视台就播发了四川消防部队地震救援现场图像;震后3小时,央视就先后3次连线总队军政主官。
4月23日,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评价到:“我公安消防部队在危难时刻,为党和人民又立新功,再创奇迹,再铸辉煌!消防官兵的出色表现令人骄傲、令人自豪、令人震撼!英勇顽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切为了人民的英雄形象充分展示!经过‘4.20’抗震救灾严峻考验,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这就是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
4月22日,受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的委托,黄明副部长率队慰问一线消防官兵,指出四川消防部队不愧为功勋卓著的队伍,不愧为人民的铁军,部党委为大家感到骄傲!
正如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马先宏总队长、周富章政委所言: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比,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公安消防部队在救援机制、协调指挥、科学施救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无论是接警、出动,还是兵力部署、配置,都比汶川地震有了很大提升,全省消防部队适应抗震救灾的能力大幅增强,可以说这次救援是一次科学化的救援。
灾区梦想
同呼吸,共命运,情亦深,爱亦浓,为了实现灾区人民的平安幸福梦,时时刻刻都涌动着消防官兵的大爱与温情……
4月21晚,当雅安支队支队长尹辉路过龙门乡沿途看到路边有老百姓举起的缺水缺粮的牌子时,他记在心里。22日一大早尹辉就带领平江路中队11名官兵,3辆消防车,180吨干净水开进隆兴村、升隆村、五星村、古城村送水。
就在全省消防部队争分夺秒开展生命大营救的同时,为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安置和做好防火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为做好灾区安置点火灾防控,后方指挥部提前启动地震次生灾害预防工作,成立了地震次生灾害预防组,提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雅安“4.20”次生灾害预防和消防监督的紧急通知》,马先宏总队长、周富章政委,副总队长付立兵、王松林,总工程师黄勇等总队党委成员先后奔赴灾区指导临时安置点火灾防控工作,76名防火监督干部、158名执勤官兵和20台消防车辆全天候驻守各临时安置点,将“网格化”、“户籍化”管理等社会面火灾防控的良性机制灵活运用到安置点火灾防控工作中,通过对帐篷进行编号、划分网格、设立“网格员”和“网格长”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全力确保灾区不发生有影响火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不发生火灾。
4月26日,在芦山、宝兴各安置区消防执勤点,一路上,连片的帐篷中,升起了缕缕炊烟,生活的希望在灾后的土地上重新点燃;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响彻在山谷,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帐篷外阳光一样明亮。(陈中苏 卢文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