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消防官兵驰援灾区,展开一场生死救援
汶川地震,他们功勋卓著;芦山地震,彰显忠诚使命。从汶川到芦山,他们坚持“打一仗进一步”,将实践总结为经验教训,固化为制度规范,上升为体制机制,使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水平得到了全方位展示。“4·20”芦山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四川公安消防总队有序指挥、快速反应、科学救援,第一时间调集全省消防部队官兵从不同战区直插震中芦山开展生命救援,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四川消防部队力争“不遗留一处死角、不放弃一个生命”。
在灾区发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单天职在上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个注定被世人永远铭记的时刻; 灾区在急切的呼唤、在挣扎中翘望……
震后5分钟,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政治委员周富章等党委成员紧急赶赴总队指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作出部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展开救援!
震后9分钟,总队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震后20分钟,马先宏率领总队全勤指挥部前往震中芦山。总队政治委员周富章坐镇总队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研判灾情信息,作出决策部署。
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明、政委杨建民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及时传达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和副部长刘金国有关指示。
一道道重要指令,不断从总队前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发出。
震后半小时,全省21个市州消防救援突击队携带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救援装备,直插震中芦山。震后5小时,全省消防部队21个支队派出的22支地震搜救队、5支战勤保障队、一支医疗救护队、17艘冲锋舟、6只搜救犬,共2150名官兵分乘450辆救援车辆,全部抵达芦山。
这是一支消防铁军,他们绝大多数都曾参加过5年前的5·12汶川地震、3年前的4·14玉树地震、8·7甘肃舟曲泥石流和一年前的9·7云南彝良地震等抢险救援。
震后3小时,马先宏总队长,卿海参谋长率总队全勤指挥部及首批增援力量先后到达芦山县城,迅速成立了总队前线指挥部。马先宏要求,当务之急迅速查明各周边乡镇受灾情况,集中优势兵力到最严重的地方去开展救援,随即他率兵挺进龙门乡。
首批增援力量抵达后,总队前线指挥部迅速调集雅安、成都等支队450余名官兵分梯次挺进芦山县龙门、太平、双石等7个重灾乡镇。随后,陆续抵达的驰援支队官兵又深入芦山各重灾乡镇……24小时内,消防救援部队完成了对芦山县所有乡镇第一轮搜救,救出被困人员68人。
就在“4·20”芦山地震前一天,四川消防部队刚刚结束了在眉山举行的“闪电-A”地震救援跨区域演练。有的官兵甚至还未来得及卸下“戎装”,就直接开赴芦山前线抗震救灾。
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
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马先宏赴震区现场指挥绝地救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震后仅两分钟,芦山县消防大队在通讯中断、营房受损、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一切以抢救群众生命为重。第一个从营房危楼中跑出来的大队教导员周海尚就组织大队官兵率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兵分三路,分别从不同方向在主城区巡逻搜救,开展绝地救援。8点05分,周海尚率队在芦山职业学校第一时间救出3名群众,接着又在根雕街至老城区路段一口气救出14人。
当参谋吴小波带领的第三救援分队巡逻至金花路时,一名妇女拦住消防车,告知其怀有8个月身孕的儿媳妇赵丹和3岁多的孙女被困。
只见眼前一栋二层楼房已几乎塌成一片废墟,吴小波和一名消防队员爬进靠南面一个狭小的空间,一块块地用手刨挖。两人体力消耗巨大,加之余震不时来袭,但吴小波全然不顾。
两小时过去了,吴小波借着头盔顶灯的光线,看到了被压的母女俩。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小孩周围的砖头、水泥块、碎石等杂物,掏挖、清理,小女孩很快被救出。
由于压在赵丹身上的楼板、墙体十分沉重,千斤顶顶不动,液压扩张器、起重气垫又派不上用场。此时,距赵丹被埋压已过去近4个小时。
“这边不行,换旁边试试,上面顶升不起来,从下面刨开来看看!”吴小波笃定了主意。
他和战友立即刨挖另一侧废墟。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另一侧。吴小波和战友借助钢钎、大锤等工具,破拆赵丹身下的地面。
终于,下午1时许,赵丹身下的地板被凿空。被困5个小时的坚强妈妈赵丹成功救出。
在通讯中断、增援未到的近3个小时时间里,芦山县消防大队不等不靠,快速反应,四处出击,第一时间完成了对县城主城区的艰难搜救,成功救出29人,27人生还。
在“孤岛”宝兴,一场生死营救也在展开。
4月20日一大早,一阵摇晃过后,正在值班的宝兴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陈晓亮意识到地震了。陈晓亮立即集结大队15名消防官兵。
消防车刚驶出,就被山石挡住了去路。官兵们果断下车,背负救生器材装备跑步前进。
当跑到胜利桥烈士陵园处,官兵们看到这里的房子倒塌严重,汽车被埋,人员被困,立即采用“剥笋子”战术,先用破拆工具清理废墟最上层,然后用手刨挖。两小时后,6名受伤群众被成功救出。“苟山村有群众被困。”官兵们马上又转战苟山村。
前往苟山村的路因山体塌方,堵住了去路。陈晓亮命令两名战士迅速爬上山崖,将绳索固定,其他人员则顺着绳索艰难地攀爬。
两小时后,官兵们挺进苟山村。官兵们逐一清理梁柱、瓦砾、砖石,及时将5名受伤群众救出。其中两名群众受伤严重,官兵们就用木板自制成一个简易担架,沿着山坡乱石、草丛一点一点地往前挪,送往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