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社会治安环境好不好,群众安全感的指数最能说明问题。东兰县社会公众安全感指数之所以能位居全区各县、市(区)榜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该县公安机关在实施“一村一警”的民生警务战略工程中,花大力抓好“护民工程”建设。
何谓“护民工程”?顾名思义就是保一方平安,让老百姓平平安安地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
在东兰采访期间,记者就公众安全感内容选择了几名群众随机进行采访。采访的对象有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外省籍在东兰做生意的老板、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的干部、普通工人等,职业涵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果显示,公众安全感很满意占93%,满意占7%,不满意为零。
随机采访的结果,再一次凸显了东兰县公安机关实施民生警务“护民工程”的实际效果。然而,护民能力又是从何得来的呢?东兰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梁源岸说,他们的护民能力来源于以人为本,固本强基,突出实践,提高效率。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围绕群众需求抓警务,以群众作为衡量公安工作优劣的标尺。”该局政委苏良就“以人为本”的民生警务理念给记者作了这么一个精辟的注解。据他介绍,近年来,东兰县公安机关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平台,将辖区内的重点单位、行业场所、居民居住环境、群防群治和矛盾纠纷等8大类30多个小类社会信息,在全县14个派出所进行并网安装,从而使全县的社会治安管控系统实现了一体化。在县局户政窗口,记者随机点击了人口信息管理项目,看到全县实有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员管理均做到了来知原籍、行知去向、静知诉求、动知轨迹。通过这一“网上地图”,就可以进入到全县各村屯查户找人、查找案件、排查矛盾、开展安保等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工作。仅去年,东兰县公安局就通过信息系统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帮助服务2100多人(件)次,破获刑事案件和查处治安案件200多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0多人,抓获在逃人员10多人。
东兰县公安机关实现这一信息化管理模式,自然也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固本强基”战略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县长黄贤昌等领导多次研究讨论,并拍板解决了县公安局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经费问题。去年,仅城区“天网工程”系统改造就投入了1025万多元。如今,东兰县县城及13个乡镇的要害部位、重点场所、主要路段,都安装了高清监控探头和电子卡口系统。此外,县财政还投入近100万元,支持公安机关进行扁平化指挥系统升级改造,使全县公安系统防治防控能力和犯罪打击能力大大加强。
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突出实践,注重效率,是东兰县公安机关实施民生警务“护民工程”的主要亮点。结合“一村一警”民生警务战略的实施,去年,东兰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大会战及侦查破案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层面的防控力度,全年侦破刑事案件7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名;查处治安案件2093起,查处违法人员1917人;破获经济犯罪刑事案件12起,为群众追回各类经济损失40多万元。
记者 黄英 通讯员 覃志江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