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湖北宜昌,正在运行的手扶梯突然断裂,一名女士坠亡;14日,陕西西安,一名女士因为乘电梯踏空而坠亡;15日,广东深圳,一名女护士被电梯夹头身亡;16日,云南玉溪中医院,两名乘客被电梯卡住,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刚刚过去的一周被称为电梯夺命周,3天4人丧生。(5月19日《央视网》)
如今城市高层建筑随处可见,电梯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显示,我国电梯数量已达到200万台,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然而,近年来频频上演的“电梯惊魂”悲剧,却让人们颇有谈“梯”色变的惊悸与焦虑。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中国内地发生的电梯事故就多达36起,直接导致28人死亡。
“上上下下的享受”曾是某知名电梯企业的营销广告词,如何让人们在充分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切实拥有“上上下下的安全”,已成为事关国民生命安全的大事。而基于电梯事故的多重成因,遏制电梯夺命必须严把三道关口。
一是产品质量关。产品质量是产品使用安全的基础与前提。而面对层出不穷的电梯悲剧,事故调查结论往往将原因归咎于监管环节,很少有人对电梯本身的质量提出质疑,比如设计是否合理、制造有无缺陷、零部件是否合格等。以“5·15”事故为例,正在下行的电梯缘何在三楼与二楼之间突然打开,随即关门后又反过来上行,让人们不得不向“生产”环节追问:同为出行工具,汽车可以“召回”的质量缺陷会不会发生在电梯身上?
二是运行监督关。电梯承载者人们的生命安全,严格管理、定期保养、认真检修对于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电梯生产商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电梯使用方明确专人监管,政府有关部门更要经常对电梯使用者的自律管护情况巡视督导,把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是自我保护关。电梯毕竟是运动式的承载工具,乘坐者的个人保护意识不可或缺。爱护电梯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小心无大差”可以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政府要加强爱护电梯和正确使用电梯的常识性教育,管理者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乘坐电梯须知警示标识,乘梯者要自觉遵守规则,力避因自己行为不当引发的电梯故障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