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边防女警官刘焱: 为每名官兵建心理档案

2013-05-23 08:43: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浙江省海岸线长达6500公里,北自嵊泗县花鸟山,南至苍南县七星岛,沿海共有大小岛屿2468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因为民营经济、海洋经济发达,浙江边防部队官兵担负着出入境检查、打击边境和沿海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重任。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日常工作繁重,年轻的边防官兵心理容易出现波动,非常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在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党委重视下,总队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焱为每名官兵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36岁的刘焱一头干练的短发,说话语气总是缓缓的,官兵们都称她为“知心姐姐”。她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本是一名儿科医生,却跨界在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开设了心理治疗科室。她与心理治疗结缘是因为一次不经意的心理疏导。

    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苍南县登陆,一时间房屋倒塌、渔船倾覆,群众伤亡较大。刘焱紧急赶赴灾区,发现部分救援官兵目睹台风造成的严重破坏后,心理上受到不小的创伤,急需心理疏导。

    刘焱利用救治之外的闲暇时间,和一同前去的医师翻查资料,试着走近官兵,用临时学到的心理疗法,帮助他们敞开心门,通过倾诉沟通,缓解了他们的不良情绪。

    有了这次经历后,刘焱坚定了走上心理治疗之路的决心。经过不懈努力,刘焱获得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在她的努力下,医院也开始重视心理治疗项目,最终开设了心理治疗科室。

    “在工作开展初期,部队官兵对心理咨询服务存在误区,很多人拒绝沟通,怕被别人说‘自己有病’,甚至对与心理咨询师交谈的人投去异样的眼光。”刘焱说。

    在总队领导重视下,部队经常举办各类干部心理培训班,在战士集训过程中普及心理知识,使他们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

    6年来,刘焱先后提供个人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2580余次、组织心理健康讲座70余场、帮助80余名官兵走出心理阴影。

    开展心理疏导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或群体对症下药,所以建立常态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治疗非常必要。在刘焱等人的大力提议下,总队决定为全体官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官兵心理健康档案除官兵基本信息外,主要是对官兵心理测查异常情况的登记,以及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跟踪疏导记录,记录官兵一段时期里的心理活动轨迹。打开心理健康档案,就能清楚地看到官兵自身纠结的心理问题是否已经释然,亦或是心理疏导作用是否有效。从新兵入伍、地方大学生入警都要进行心理测查,这将成为他们到部队后的心理健康原始档案。

    心理档案很快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医治官兵心理疾病时,刘焱能清楚了解其心理特征及一直以来的心理状况,结合当前情况作出准确诊断。

    一个初夏的深夜,熟睡中的刘焱被电话吵醒,电话里传来一个沮丧的声音,问她是否方便听他倾诉内心的苦闷。

    这个电话是基层战士小李打过来的,原来他因肠胃不舒服去医院做检查,被医生告知可能得了肿瘤。小李越想越害怕,两个星期都没睡好觉,也不敢去医院确诊,精神状态到了崩溃边缘。

    倾听了小李的担忧后,刘焱初步判断他存在心理问题。第二天一早,刘焱调出小李的心理健康档案,发现小李的心理测查表中显示其有“偏执”型人格倾向。针对这类人格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刘焱对症下药,对其进行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并加以稳定情绪药物治疗,一周后,小李的生活恢复了正常。

    为了让心理咨询实现常态化,刘焱牵头组织培训心理咨询骨干,经过努力,目前浙江边防一线已配置心理咨询骨干逾100人,对官兵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开展心理知识授课、心理训练等活动。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