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川渝法律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2013-05-23 08:39: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四川律师在重庆办案受到投诉,重庆律协是否可以进行调查?当事人是四川人,可案件却发生在重庆,是否可以在重庆申请法律援助?

    为充分整合川渝两地司法行政资源,全面服务成渝经济区建设,5月20日,重庆市司法局和四川省司法厅共同签订《服务成渝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川渝两地将在司法行政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今年3月,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林育均与四川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就框架协议的内容进行初步协商,经两地司法行政系统反复调查研究,最终敲定。

    重庆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蒋继华今天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川渝两家司法局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实现法律服务无缝对接,打造便民务实高效司法行政服务体系。据悉,此次合作尚属全国首例。

    两地律师公证协作对接

    根据《服务成渝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建立律师公证管理工作协作对接机制,支持和鼓励两地律师事务所互设分支机构,对分支机构设置和人才引进,在不违反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并给予政策性优惠。

    同时,还将进行律师公证行业交流,定期召开两地律师、公证行业业务交流会,两年开展一次律师论辩赛事活动。如果有律师被投诉,两地律协可交换文书进行调查。在公证书真伪查证方面,川渝两地也将进行合作,任何一方对公证书真伪有疑问,只要打电话向对方报去编号、当事人姓名,很快就能查到。

    将共建人民调解专家库

    根据协议,在人民调解方面,两地将共同组建川渝人民调解专家库,指导化解发生在成渝经济区内并涉及双方的劳动争议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接受人民调解和相关法律咨询。

    据了解,目前专家库还在建设中,最需要的是咨询和调解方面的专家。咨询专家是指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专家,而调解专家则都是优秀的调解员,主要由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律师事务所推荐,包括律师、法学院教授、司法鉴定人员、仲裁员、医疗人员等各方面人才,调解为公益性。遇到群体性、涉及人员死亡的重大矛盾纠纷,专家调解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司法鉴定机构跨区开所

    根据协议,两地具有较高资质(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将到对方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重庆一些司法鉴定机构的笔迹、痕迹鉴定较好,四川一些机动车鉴定机构做得比较好,双方开设分支机构,可以优势互补。双方还将开展异地司法鉴定援助,协调就近指定司法鉴定机构提供司法鉴定援助。

    同时,双方将建立司法鉴定管理交流机制,共同制订和统一适用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对两地司法鉴定投诉还可委托对方协助调查取证。

    跨区域法律援助更快捷

    2008年,一辆大巴车在贵州发生车祸,导致25名乘客死亡、14人受伤,死者中21名为四川籍农民工及其家属,而大巴车属于重庆市一公司,案子被重庆法院受理。由于地域原因,四川农民工在住家当地申请了法律援助。

    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晓林等人来到重庆为农民工及其家属维权,大巴车所属公司却不愿见面,他们只能在公司苦等负责人出现,等了两天,始终没见到负责人。王晓林等人找到重庆市司法局相关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出面,通过各种方式终于找到了公司负责人,与四川同行共同协调赔偿事宜,最终让保险公司预赔保险款,解了当事人燃眉之急。

    “在进行此类工作时,有当地司法行政部门介入协助,解决起来肯定要方便得多。”重庆市司法局法援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协议签署之后,像此类情况就可以先向重庆司法局出具协作函,找到公司负责人后再过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法律援助信息交流、合作制度,并交流学习培训。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视频]川渝两地签署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
·服务成渝经济区建设 川渝司法系统战略携手
·川渝两地司法系统共商服务成渝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