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年都有交通民警因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交警成为职业病高危人群已是不争的事实。路透社曾引述中国媒体报道称,我国交通警察平均死亡年龄为43岁左右,50岁左右死亡率处于高峰(我国国民目前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
职业病俨然已成为严重威胁交警身心健康和安全的“杀手”。更让人揪心的是,目前,我国尚无针对交警职业病的专项检查项目和专业检查机构,现有的职业病数据只能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抽样检查获得。这表明,交通警察的职业健康实际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所了解的严重。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交警职业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工作环境差,长期户外工作,吸入大量粉尘、有害气体(机动车尾气)等;二是工作强度大,长时间、超强度、超负荷工作(一线民警平均每天执勤时间在7小时以上);三是心理压力大,工作任务多、整治多,面临群众投诉、侮辱甚至人身攻击等;四是防护装备不到位。一线交警常年寒来暑往,栉风沐雨,但往往连最基本的遮阳伞、防护眼镜、耳罩、口罩等装备都不能配置到位。今年年初,一条“雾霾天里,警察能否戴口罩”的微博在网上引发广泛争论,大多数网友都表示支持,但时至今日,“防护口罩”在大多数地区仍然停留在“防护口号”上。
由于全国各地对交警这一职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研究不足,导致影响交警身心健康的许多疾病至今未能列入职业病防护对象。也就是说,在法律上,交警不被承认是职业病高发人群。对此,有专家曾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交警只能依靠缩短执勤时间、逐步取消固定岗手势指挥来防止危害。但是,在当前警力不足、科技手段不能有效覆盖的情况下,类似权宜之计也是行不通的。
广大交通民警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职业病却让他们“很受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交警职业病现状,尽快从立法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把交警职业病防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早日为交警健康戴上“防护罩”。(尹贵龙)
·影响交警健康的主要原因
·安徽淮南:对民警健康实行分类干预
·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启用
·[组稿]如何在警队中树立“健康工作”理念
·立法落实健康管理制度推进警察安全文化建设
·完善民警的健康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