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打假治假 任重道远

2013-05-22 13:01: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法制网 

在记者近期对行唐县假劣化肥事件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农民反映,他们始终被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假冒伪劣农资问题困扰,“一不小心,就遭遇假货”。他们疑惑:“怎么就不能制止这行为,从根上铲除制假售假的土壤,让农民用上放心、踏实的农资呢?”

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危害严重,早已成为社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三令五申,采取多项措施,在打假治假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现实中,制假售假问题远没有彻底解决,甚至造假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也听到、看到过一些打假的专门行动,但仅此还不够。况且,靠“水来土挡”的“行动”式、“运动”式治假,显然还缺少科学性,缺少稳定的、长效的、法律的机制。

所以说,治理制假售假顽症,政府要担责任,且任重道远。

我们知道,一种假冒伪劣产品,从生产到进入流通,再到销售给用户使用,要经过政府多少专业管理部门,要经过多少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一件事,要盖十几个章、几十个章,甚至上百个章。一个公章就是一个关口,就是一次把关。那么,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能够过五关斩六将,甚至如入无人之境地通过呢?说白了,就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恪尽职守、履行职责,没有把住自己的关口。

当要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的时候,大家都积极,都露头了;但到了该履行职责、该服务的时候,就看不到、找不着一些职能部门和人员了。有农民就向记者诉苦,遇到一些问题、困难的时候,好像哪都该管,实际上哪都不管,或者说哪都不愿意管。就说假冒伪劣农资问题吧,工商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农业部门、公安机关等等,都有相应的管理权、处理权。但当你遭遇假货,作为受害者维权的时候,却发现游走于这许多部门之间,你却指望不上哪怕是一家。

打击、杜绝制假售假,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打假”氛围,并且要取信于民,激发起人人参与的热情,从而形成对假冒伪劣“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到那时,我们就不愁打假治假不彻底,不愁农民用不上放心的农资了。

张树永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