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发展迅速 成效显著

2013-05-22 10:35: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网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种类就达6500多种,约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物保护。早在1950年就发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并于1956年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野生动物保护步伐,于1981年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从此进入了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新阶段。世纪之交,中国还投入数千亿资金启动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恢复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形成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为核心的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野生动物猎捕、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进出口管理制度和地方配套法规日趋完善,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形成五大保护管理体系。一是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2150处,占国土面积的13%,使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二是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体系。开展野生动物繁育研究,230多种野生动物已建立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还对朱鹮、野马、麋鹿、扬子鳄等14种野生动物成功实施了放归自然,还救护了大量伤病、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三是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已建立350处国家级、768处省级和一大批地县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共布设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四是野生动物执法监管体系。充实野生动物基层执法监管队伍,并不断健全林业、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间执法协调机制,强化对滥捕滥猎滥食和非法经营、走私野生动物的联防联控和综合治理。五是野生动物保护科技支撑体系。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和科技攻关,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持和服务。

    (三)统筹濒危物种拯救和对其他野生动物的普遍保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对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通过加强野外巡护、栖息地恢复、救助伤病个体、实施放归自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扩大。同时,不断加强对野生动物的普遍保护,严格限制以直接食用为目的猎捕野生动物行为,在每年春秋季候鸟迁飞期间和野生动物繁殖期、集群活动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护看守,严防滥捕滥猎行为。此外,中国于1995—2003年间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包括大熊猫在内的252种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状况。2010年又启动了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以期为全面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严格规范监管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活动。开展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是缓解野外保护压力、兼顾社会经济科研文化合理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但要切实防范借驯养繁殖为名、将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产品混入流通领域,以及恶劣对待野生动物等行为。为此,中国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和执法监管,制定了一系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规定和标准,建立了专用标识管理制度,强化对资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并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和清理整顿,促使中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场所条件、技术手段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中国林业、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不仅有效强化了执法检查,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2012年以来,全国执法机关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万余起,查获野生动物及产品113万余只(件)。

    (五)稳步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共同保护义务。到目前,中国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协议;加入了IUCN、东亚—澳大拉西亚迁徙水鸟保护合作伙伴关系等国际组织,并与WWF、WCS、WI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事务中,中国切实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实施了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项目,并积极支持其他国家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特别是在今年初,中国主导并和亚洲、非洲和美洲22个国家联合开展了“眼镜蛇行动”,专项打击跨国、跨洲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活动。共破获走私案件200多起,逮捕100多名走私犯罪嫌疑人,缴获6.5吨象牙及其制品、1.55吨藏羚羊绒、0.8吨穿山甲片、324具盔犀鸟喙、22根犀牛角和4件犀牛角制品、10张虎皮、7张金钱豹皮、42吨紫檀,以及其他大量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行动期间,中国共出动警力1万多人次,查获走私案件近80起,处理违法人员90多人,缴获大量濒危物种及其制品,为推进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广泛开展国民宣传教育。长期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新闻媒体、网站等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开展舆论监督。在野生动物分布区,积极推进社区共管活动。积极发挥民间团体和志愿者的特殊作用,举办各类公益活动,提高公众保护观念、法制意识、道德水平。

    通过以上努力,中国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已基本扭转了持续下降的态势,总体上稳中有升,并且一批极度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显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其栖息环境也不断优化。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341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1700只;东北虎野外种群从2000年12—16头增长到18—22头;扬子鳄从上世纪80年代约300条发展到1万多条;已在野外灭绝的野马、麋鹿又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有许多野生动物仍处于濒危状况,部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仍在下降,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的案件也时有发生,野生动物栖息地还面临着蚕食、污染、割裂等威胁。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将按照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通过完善保护立法、健全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执法监管、提高科技水平等举措,强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重点拯救和对野生动物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的普遍保护,强化对资源消耗的宏观调控,加快资源繁育,引导和规范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密切监测和严密防控野生动物疫情,切实履行国际义务,为中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伍策)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