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扫毒:四国联合执法彰显巨大声威
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纪实
“金三角”,当今世界鸦片、海洛因的主要产地。
从“鸦片将军”罗兴汉到“世界毒王”坤沙,再到后来横行湄公河的大毒枭糯康,他们都曾在这里建立起了自己的毒品王国。此外,这里大大小小的武装贩毒集团数不胜数。而无一例外,他们都将湄公河当做大肆贩卖毒品的重要通道。
“流入中老缅泰四国的毒品基本来自‘金三角’地区,其中相当大比重是通过湄公河水域集散的。湄公河已成为各国毒贩眼中的‘水上通道’。”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说。
为了遏制湄公河流域愈发严峻的毒品犯罪形势,4月19日,一场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开展的扫毒行动风暴般席卷湄公河。
8名联络官坐镇指挥中枢
情报交流反馈时间大幅缩短,重点督办37起目标专案
5月的骄阳炙烤着西双版纳,偶尔吹过的椰风难以抵挡空气中的燥热。在联合指挥部内,四国联络官员正在针对近期毒品案情进行分析交流。
从揭牌那天起,这个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房间就变成了指挥四国缉毒部门开展情报交流、协调专案、联合执法的大脑中枢。每天,大量的案件线索在这里交流汇总,各项行动指令从这里发出,传递给每个行动的神经末梢。
指挥部的墙壁上张贴着湄公河航道滩涂示意图和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图,圆桌上面分别摆放着四国国旗。按照约定,中老缅泰四国禁毒部门分别从本国禁毒系统选派2名经验丰富的禁毒人员常驻于此。
“行动期间,各国联络员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及时交流情报线索、通报各国破获的大要案件。”作为中方工作组负责人,公安部禁毒局处长兰卫红从指挥部成立就一直奋战在这里。
通过这个平台,四国信息情报交流更加便捷顺畅,以前必经的中间环节程序大大压缩,办案效率极大提升。
“这项机制是我们落实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一次创新,成效非常显著。以前,我们要了解一个跨国犯罪案件的案情通常要通过中央主管部门发函的形式,对方收到后还要翻译、报批、再落实,反馈回来快的一两周,慢的超过一个月。现在,一两天时间就能反馈回来。”兰卫红说。
老挝公安部警察总局禁毒局办公室副主任文平同样认为:“通过这项机制,大家相互沟通联系起来更为方便,各方面情报交流也比之前顺畅得多,查获的毒品数量大幅度提高。”
在行动开展的一个月时间里,指挥部频频召开联合案情分析会、情报交流会、重点毒情分析会和重要战果通报会,各方通报重要毒品犯罪案件11起、核查重大涉毒犯罪嫌疑人信息14件、相互传递缉毒情报线索36条。
在四国搭建的联合指挥机制下,四国扫毒行动有条不紊迅速展开。
老挝波乔省、南塔省等湄公河沿岸地方分支机构纷纷加大警力投入,进一步强化毒品查缉工作;缅甸针对毒品重灾区部署大其力军方和警察采取联合行动,重点整治;而泰国则动员泰军队及湄公河流域7个府的执法力量,加大对湄公河沿岸一线贩毒活动的打击。
与此同时,我国15个省(区、市)的公安禁毒、边防等部门全力开展打击西南边境地区跨国毒品犯罪。37起涉及老挝、缅甸、泰国的重大毒品犯罪案件,被公安部作为首批目标专案进行重点督办,截至目前,已有7起成功告破。
“3·19”行动打响扫毒第一枪
逆流而上躲过险滩与暗礁,驾驶舱外甲板下查获逾半吨毒品
搬开压在上面的摩托车,掀开甲板,填充着不明物体的麻袋裸露在了庞卫华的眼前。一股奇异的香味飘来——他断定里面装的就是毒品。
5月16日,在湄公河关累码头,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参谋长庞卫华向记者回忆起当天搜获毒品的难忘情形。
2012年11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禁毒部门根据情报,发现一个长期利用湄公河进行大宗毒品贩运的跨国贩毒集团。该集团组织机构严密,主要活动在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湄公河“金三角”水域,有多次组织大规模毒品贩运的犯罪事实。据专案组人员介绍,这个集团每次贩运的数量可以以吨计。
苦心经营长达5个月之后,今年3月,中方禁毒部门终于等到了机会。根据可靠情报,该集团近期将会有大宗毒品贩运,初步推算有将近一吨。从3月3日起,毒品已经分批悄声运抵缅甸梭累码头附近。
获得消息后,公安部禁毒局与边防管理局、国际合作局、云南省公安厅及公安边防总队立即组成联合专案组赶赴西双版纳部署案件侦办,同时派出工作组到境外开展联合侦查行动。公安部禁毒局处长于海斌和他的战友们先期进入老挝。
“19日早晨,毒品被连夜装运上‘晨宇’号货船后向湄公河下游地区驶去。我们判断,毒品极有可能经老挝水域,运往泰国境内分销。”于海斌说。
位于老挝波乔省境内的孟莫码头是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后,中国援建的两个联络点之一,也是这艘贩毒船必经之地。
前方工作组随即部署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与老挝波乔军区协调启动联合巡逻执法合作。一张大网在湄公河上悄然撒下。
接下来情况多少出乎了专案组的预料。16时许,按正常情况本应抵达孟莫的毒船却因为水位下降搁浅在了约60公里外的孟巴里奥水域。
“如果坐等到天黑的话,所有毒品极有可能被转移分散。”常年和毒贩打交道,庞卫华对毒贩狡猾的秉性深有了解,“必须赶在天黑之前,想办法赶到事发水域对涉案船只进行拦截。”
然而孟莫点的交通装备情况却让专案人员皱起了眉头。联络点只有一艘执法船和4艘摩托艇。摩托艇年限已久,最远航程不超过18公里。并且,这一带水流湍急,暗流涌动,水中常有暗礁,稍有不慎就可能艇毁人亡。
机会稍纵即逝!工作组最终作出沿河逆行而上拦截目标的大胆决定。
60公里水路,他们航行了近3个小时。在成功锁定目标后,4艘摩托艇从不同方位围拢过来,船主蒋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相继被控制。随后,执法人员开始对船体进行仔细搜查。然而,前前后后搜了很多遍,却不见毒品的踪影。
难道情报有误,还是毒品被转移了?
庞卫华的目光落在了驾驶舱外的甲板上,上面停着一辆摩托车,还有一条狂吠不止的狗。警察的直觉让他掀开了甲板。果不其然,被装成一麻袋一麻袋的冰毒揭开了面纱。
“这批579.7公斤的毒品如果卖出去,价值可能超过5亿元。”庞卫华头一回在一次行动中缴获这么多毒品。
“3·19”案件的成功侦破打响了四国联合扫毒的第一枪。接下来一个多月时间里,捷报相继传来,截至目前,四国共破获涉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案件5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12名,缴获各类毒品超过1.9吨。
四国联手成就跨国警务合作范本
紧密合作彰显巨大威力,湄公河开启打击毒品犯罪新纪元
湄公河流域毒患由来已久,近年来犯罪形势愈发严峻。根据国家卫星遥感监测和调查显示,云南境外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去年从2008年的33.89万亩反弹到60余万亩,2013年还有上升势头。
流入中老缅泰四国的毒品基本来自“金三角”地区,中国境内90%以上的海洛因来自“金三角”,相当大比重是通过湄公河水域运输。然而现实中,由于各国执法力量有限且分散,执法区域受限,跨界打击毒品犯罪面临主权约束、司法障碍等多重影响,湄公河区域毒品犯罪高发势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四国联手、互相协作从而铲除湄公河毒患,中老缅泰四国达成一致共识。
泰方联络官塔萨蓬·瓦塔纳亚贡接受采访时表示,湄公河作为一条流经多个国家的国际水域,毒品犯罪呈现出极大的跨国性,完全由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对毒品犯罪的有效打击。
“合则共赢,分则两立。”曾在中国留学多年的文平对记者说:“多年来禁毒合作的实践证明,四国只有密切沟通、协调一致、务实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本区域毒品犯罪的严峻挑战。”
基于这种共识,四国在此次联合扫毒行动中展现出高度的协作和配合。合作从情报分享一直延伸到统一行动,特别是在“3·19”案件中,中老两国为跨国打击毒品犯罪作出示范。
合作不仅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还体现在国内多警种、多部门、多省区市之间的密切配合上。这次联合扫毒行动,中国参战省份达到15个,涉及禁毒、边防、武警等多个部门,成为加强边境地区和内地省份合作的一个良好契机。
跨国、跨区域警务合作爆发的威力在联合扫毒行动中彰显无遗。根据有关情报显示,近期,湄公河流域多个重大贩毒团伙已经开始蛰伏,大宗毒品供应明显出现不足,中泰毒品价格持续攀升。
湄公河正开启打击毒品犯罪的新纪元。(记者 张年亮)
·“3·19”案开启湄公河巡航扫毒新模式
·中老缅泰联合扫毒行动月余 湄公河航道始现平安
·湄公河“3·19”特大跨国贩毒案侦破纪实
·中老缅泰联合扫毒行动打造湄公河“平安航道”
·湄公河船员:“有他们在,我们感觉很安全!”
·[视频]第九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完成
·[视频]第九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完成
·第九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圆满完成
·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救助一艘老挝籍渔船
·第九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启动
·巡航队员:驱散湄公河阴霾 维护航道安全畅通